首页 > 道德建设
他是解放上海的亲历者!
日期:[2024/6/4] 作者:[友谊路街道]

庆祝上海解放75


回首历史,75年前,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退守上海的敌军15万人,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将中国最大的城市完整地归还人民。

在友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解放上海的亲历者,如今虽已白发苍苍,但他们胸中的热血依旧沸腾,他们见证了上海解放的辉煌瞬间,也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少年时代的他们怀揣着满腔热血,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壮丽篇章。

1949年10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今江西中路187号)前举行升旗仪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然而那段波澜壮的历史却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头

在上海解放75周年之际

和阿友一起来共同重温红色记忆吧~

王广立,男,汉族,1931年7月出生于山东济南,1948年11月参加革命,1950年11月入党,年轻时参加过解放战争。

“我还记得,那是在1948年的11月,那时候我17岁,之前我一直在济南中学读书。”说起当初入伍的初衷,王广立回忆道:“我老家山东济南解放后,我看到解放军军纪好,对我们老百姓非常热情,我觉得这样的军队才是人民的军队的啊!后来在父亲的支持下,我考入解放军华东商业专科学校,这是培养财经人才的学校。从此我参加了革命,穿上了军装。”

“万众一心,大军向南。人民力量,蒋匪胆寒。我们有毛主席英明领导,我们有兄弟兵团协同作战,我们有政府的坚定支持,我们有广大的人民支援……”参军后,王广立跟着华东野战军从扬州渡江,到达镇江,经常州、无锡、苏州,最后来到上海。解放大军奋勇向前,一路高歌,当时华野文工团创作了《淮海战役》组歌,其中一首《争取更大的胜利》王广立至今都印象深刻。

他是老电影《难忘的战斗》中的粮食采购队员的原型之一

197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故事片《难忘的战斗》,是根据孙景瑞小说《粮食采购队》改编的,故事的原型,正是王广立和他的战友们。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王广立所在部队进上海接管银行,筹集粮食、煤炭、银元,他被分配到苏南办事处,带一个排的战士,用小火轮拖12艘粮船,押运粮食从太仓至上海仓库。那时上海刚解放,时不时有一些国民党特务潜伏下来,进行破坏,妄图卡住上海城市粮源,他和战友们深入太仓粮区发动群众,粉碎了敌人一个又一个的阴谋诡计。

影片《难忘的战斗》中有这样一段镜头,土匪伪装解放军四处打人抢粮,造谣惑众,破坏我军购粮工作。王广立说:“当时的购粮和押运粮食工作比电影中还要惊险,环境还要恶劣,运粮船队路经黄泥塘时遭土匪偷袭,土匪策划‘代而不办’和‘借仓屯粮’的诡计,使我军工作队买不到粮食,妄想把工作队挤走,有的战友就因此而牺牲了。”

戎马一生,身经百战

1949年9月,王广立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行列,负责押运银元。“当时西南土匪十分猖狂,记得在涪陵白马地区,我们部队遇到大批土匪,手举火把冲下来,我们解放军20多挻机枪一起开火才打退了土匪的进攻。”说到这里,王广立叹息道:“部队途中经过苗族居区,那时苗民们生活条件很差,甚至有为了抢别人的衣服杀人的事情,当时的西南服务团首长要求我们紧跟队伍,千万千万不能掉队。”

在1950年11月,王广立在川东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忆起那光荣的时刻,他至今难忘。在随后的日子里,王广立参与抗美援朝、解放台湾等重要任务,还到北京防化学兵学校学习并制定了反轰炸和机场抢修抢救预案和闽南地区的《兵要地志》。鉴于他在部队戎马一生的光荣经历,1988年7月,王广立荣获了中央军委授予的“胜利功勋荣誉章”。

(王广立与夫人、战友儿子合影)

退休后,王广立最大兴趣爱好是练习书法和锻炼身体,已是九旬的他健步如飞,看上去很是年轻,王广立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三国志》硬笔书法作品,该作品是在曾为文工团一员的妻子庞美娟的帮助下完成的,先由王广立完成底稿的抄写,妻子为他在书上做标记、校对和修改底稿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又用4年时间用小楷书写,共有371202个字,平均算下来,在这4年的春夏秋冬的每一天,王广立都在埋头一笔一画地书写300个字的小楷。

(王广立和盛华平)

“军人,这是我终身的职业,也是我一生的理想和追求。脱下戎装,我依旧是一个兵。初心不改,兵心依旧!”王广立说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5周年,我亲身经历了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建设,再到如今繁荣昌盛的历程,见证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希望年轻人能够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继续努力,为祖国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