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德建设
在大场这片科创热土,上大学子“闪闪发光”!
日期:[2024/7/26] 作者:[大场镇]

眼下一群新时代的少年们正追随着上一辈科研人的足迹,奋发向上立足创新,传承科研精神的同时立志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今年在宝山区刚刚成立的上海川兮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就是这样一群少年们,平均年龄21岁的他们还是在校大学生,但凭借自主研发的电化学碳捕集和碳利用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为工业循环水效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此项国内首创技术也成功转化投入市场,打造了一款集成碳捕获和碳利用的电化学除硬装置,实现了硬度离子和温室气体的协同治理、协同管控,达成了减污和降碳的双赢。


江山代代人才出,看今朝还数少儿郎
来到宝山区大场镇南陈路,在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中,记者看到一楼实验室里一个个“白大褂”正专心地摆弄着桌上的仪器,他们正是今天的主角——上海大学水质净化安全保障团队。目光上移,一个个“白大褂”却长着一张张稍显稚嫩的脸庞,他们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大学生,也是今年刚成立的上海川兮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立足“双碳”目标,自主创新成国内首创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在2020年正式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力争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但迄今为止,几乎没有碳捕获技术得到了商业应用,另外,作为工业第一“用水大户”,中国每年工业冷却循环水用量超过900亿立方米,但是结垢问题一直制约着循环水效的提升。基于这些现实问题,川兮团队成立之初,就选择了双碳和水循环中硬度离子去除进行研究。“得益于上海大学的全程导师制度,团队中的成员从刚上大一就跟着我一起选项目、做项目,在初次的交流中,成员们就展现出了对科研的极大兴趣和独特的想法。”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邓教授回忆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师生间的“双向奔赴”让科研精神薪火相传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也很好地体现了川兮团队中导师与成员的关系,“双向奔赴”让彼此互相成就。“刚开始,是我带领学生进入了科研的领域,后续的过程中,学生带领我将我的科研进行一个转化。”邓宁教授有感而发。记者了解到,从选项目开始,邓教授就一直指导着成员们,这一路走来邓教授授业解惑但也从成员们的身上汲取了更多力量,看到年轻的成员立项、策划、创业、中试直到创立公司拉到订单,在惊叹于年轻一代的执行力的同时也欣慰于科研精神的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