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临家园小区流浪猫扰民问题愈发突出,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困扰:白天“居无定所”的小家伙们在小区内四处走动,开车的居民提心吊胆,生怕撞到它们;深夜此起彼伏的叫声,影响居民的休息和睡眠;随意投喂的猫粮和剩饭剩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区环境面貌。 新梅淞南苑居民区党总支结合活力楼组、“社区小先生”活动,探索出一套“三问三灵”工作法,科学有效地控制流浪猫数量,呵护流浪猫健康,构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社区范本。 问需于民:心有“灵”犀,达成破题共识 针对小区流浪猫影响居民生活的情况,结合全镇开展的“让居民打钩”民心项目,新梅淞南苑居民区党总支零距离听取居民意见,并召集物业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养宠居民代表等,组建了一支流浪猫治理小分队。 小分队针对绿化带、垃圾堆、车棚等可能吸引流浪猫的地点开展地毯式排查,记录流浪猫数量、外貌特征等情况并拍摄照片。同时,线上采用“社区通”、楼道微信群等平台,认真倾听居民诉求,认真汇总、梳理、分析;线下,邀请小区爱猫人士、居民代表等出席座谈交流会,共同商议探讨,提出合理的、可行性强的意见建议。最终,大家统一了意见。 问计于民:“灵”光碰撞,找出治理良方 达成共识后,居民区党总支广发“英雄帖”,邀请广大居民参与计划制定。最终,“万事万灵”议事会提出的“万灵计划”被充分听取并采纳:为一个群落的流浪猫实施绝育手术,然后放回原地。通过逐步控制流浪猫数量、提升其生存质量,减少流浪猫扰民、伤人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流浪猫与居民间的矛盾。 有宠物饲养经验的社区达人组建了一支小分队,提前两周至一个月开始定时定点投喂流浪猫,增加与流浪猫的熟悉度,形成固定喂养模式,和流浪猫成为朋友,降低流浪猫的警惕性。同时,发挥“活力楼组”溢出效应,楼道居民主动接洽宠物医院,为流浪猫进行绝育及剪耳。绝育手术不但可阻止流浪猫无序繁殖,还能阻绝感染性疾病传播。绝育后,流浪猫情绪稳定,不再有嚎叫和过度活跃的争斗现象。 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召开“三驾马车”工作会议,与业委会、物业共同商讨在小区偏僻角落设立固定喂养点,建立“邻里志愿者”工作机制,鼓励居民自发报名参与放归流浪猫的管理,定时定量投放食物和水源,观察流浪猫健康状况,并及时清理喂养点,维护环境整洁。 问效于民:心“灵”手巧,实现长效机制 在小分队和广大爱猫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小区流浪猫扰民情况得到有效遏制,但如何持续下去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健全管理队伍。新梅淞南苑居民区党总支着力健全“邻里志愿者”自治组织各项机制,确保喂养点长效、有序、安全地发展下去,持之以恒地把流浪猫管理这件难事做易、小事做实。 扩充经费来源。通过“社区小先生”跳蚤市场及线上平台,义卖“临家de猫”周边文创产品:公益T恤衫、陶瓷杯、环保袋等,成立公益基金,为食物、水、医疗用品、绝育手术费等救助工作所需开销提供保障。 加强宣传引流。小区内年轻的爱猫人士在社交平台上创建流浪猫救助账号——“临家de猫”,发布猫咪生活照片、视频、故事,积极分享、转发、评论,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救助行动中来。社区创作达人还量身定制了专属猫咪IP,拍摄“流浪猫眼中的淞南”短视频,让淞南更显温度。 广泛发动领养。救助志愿者进行诱捕并做好绝育驱虫工作后,通过“社区通”发布猫咪照片及情况介绍,爱心领养人纷纷举手认领。“宠爱有家”楼的居民们组建爱心领养群,发起“领养代替购买”倡议活动,成功为两只猫咪找到新家。 经过半年多时间,小区流浪猫问题有了显著改善,爱心救助行动得到居民一致认可。下一步,新梅淞南苑居民区党总支将继续从“三问于民”这一理念出发,深入探索社区治理新方法,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一同把文明实践之路走得更宽,把家园治理画卷绘得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