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培育 > 先进典型
【道德模范】“乡”聚“泾”彩直播间|青春邂逅乡土 画笔点亮乡村
日期:[2024/8/19] 作者:[罗泾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罗泾镇设立“乡”聚“泾”彩直播间,展现“热心人”、“能干人”的奋斗故事、服务经验、创造感悟,不断传播正能量、传递真善美。

第二期节目邀请到了宝山好人、首届宝山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最佳)、罗泾“神笔马良”许艳婷坐客直播间。当艺术墙绘遇到美丽乡村,会擦除怎么样的火花?今天,许艳婷将为大家讲述自己重拾画笔,用墙绘办靓家乡,于乡间田野播种青春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按下播放键,走进《“乡”聚“泾”彩》直播间第二期,深入探秘许老师的艺术世界!

为家乡做点什么是乡情与亲情的召唤


许艳婷的阿公是一名国画艺术工作者,80年代后回到罗泾生活。从小许艳婷在罗泾长大,与笔墨为伴、与纸砚为友。看着阿公挥舞笔墨、挥洒丹青,跟着阿公在田间地头东奔西走、授艺传技的童年时光是许艳婷心中最难忘的记忆。幼时的她在心中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长大后她也要像阿公一样为罗泾做点什么。大学时期,她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绘画设计专业,小时候的梦想开始生根发芽,通过专业学习与不断实践,许艳婷的画技不断提升,她对绘画的价值也有了更深的感悟与体会。

学有所成后,许艳婷回到故土,将自己对家乡深深的眷恋融墙绘里。2016年,塘湾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许艳婷主动请缨,和村里提出参与墙绘创作工作。实施“五村联动”发展战略后,她又邀请老同学组建墙绘团队,一有空就去为合适的建筑换上新衣。“能够有机会运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来回馈家乡是我的自豪和荣幸,也是对我最大的肯定。”看到家乡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越来越好,这位90后女孩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方水土孕一方文化

近几年,许艳婷在罗泾的村前屋后奔走,创作了许多兼顾艺术美学与乡村特色的墙绘作品。这些墙绘与本地美景浑然一体,构成罗泾特有的彩色名片,在美化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罗泾,感受罗泾的美。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罗泾人,许艳婷坚信只有要让墙绘与家乡文化充分契合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心坎里。她坚持从乡土中挖掘素材,从生活点滴中发现灵感,将罗泾的民俗文化、美好村居、乡村美景融入到墙绘中。垃圾箱房上“莲叶何田田”的风韵、厕所外墙上水巷乌篷,一摇一曳的静谧、水位线观测台稚子稻间休眠的悠闲......一墙一风景,一画一故事,许艳婷用自己缤纷的画笔向外界传达罗泾人的生活态度和美好愿望,让乡村文化绽放华彩。

青春无畏 热爱可抵万难

墙绘艺术设计构思考虑因素多、作画面积大、绘画载体不一、户外作业受天气影响大,在设计和实际施工过程中都有很大难度。比如涵养林原水管项目,需要许艳婷在保持生态原貌和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绘制与周围景观相融的彩绘,在艺术与技术上都是巨大的挑战。

加之当时正处夏季,艳阳高照,高温天气又给实际施工增加了难度。许艳婷和她的团队迎难而上,经过不断尝试,最终选择利用小船和水上脚手架作业,使用丙烯和防水涂料完成绘制。并通过创新的表现形式,把“蓝天白云,绿树萦绕”的美景印在了原水管上。作品既富艺术变现力又展现了这群新时代青年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用热爱破除千难万险的魄力,吸引了不少人驻足留念,现已经是罗泾镇的网红地标之一。

趁年轻 多做有意义的事

小时候,许艳婷目睹阿公在罗泾播撒艺术的种子,如今,许艳婷传承这份使命,带领“星海”艺术工作室,发挥“传帮带”作用,用实际行动持续播撒艺术种子,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借助乡村治理积分制,许艳婷“星海”艺术工作室推出积分兑换未成年人艺术课程服务,将优质文化艺术资源送到村民家门口,在培育孩子们的艺术细胞的同时,带动他们参与乡村治理,履行“小小主人翁”的责任和担当。为了给更多有艺术梦想的孩子提供学习机会,呼吁更多年轻人关注农村发展、传承乡土文化,许艳婷积极寻求合作机会,与三点一课的“泾”彩文明实践项目、陈佳乐“火焰蓝”工作室、宝虹家园居民区等单位相互对接资源,联合开展各类活动,推出了一系列绘画课程与教育实践活动。

她以自身经历为灵感创作的小说《不负春光去绽放》,讲述了学习艺术的主人公回到上海郊区与农村人、事、物不断碰撞、成长的故事,激励许多年轻人拿起画笔,在祖国乡村大地上展示艺术魅力,挥洒青春热血。许艳婷将继续深挖墙绘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空间,她谈到未来可以结合周边农家乐、民宿、休闲游等探索罗泾乡村旅游新路径,将墙绘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形成更丰富的乡村艺术景观。

许艳婷的青春故事,是个人接续奋斗的历程,更是青年人参与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鲜活写照。她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回故乡、建乡村,已成为当代青年的全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