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岁月的长河里,76 岁的严叔,用一段充满爱与温暖的故事,书写着别样的人生篇章。 	
 	 	
 	退休后的严叔, 曾被孤独裹挟, 日子黯淡无光。 而如今,他不仅成了社区里服务“老老人”的“小老人”志愿者,更在一次大病中,被一群“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伙伴们,用 25 天不离不弃的陪伴,温暖地“托”了起来。 	转变:从“等死”到“找到幸福” 	“之前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在家就是等死。 	”严叔的话,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 	转机, 来自居委会推荐他走进雨花日间照护中心举办的公益社区大学。 在那里, 他被六七十岁的志愿者们无私服务更年长老人的精神深深震撼和治愈。 结业后,他毅然加入其中,成为一名“小老人”志愿者。 	“为老人服务,我感到非常幸福。”角色的转变,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新价值。2023 年底,他参加社区大学的第三天,开始满满绽放笑容。2024 年,他穿上绿马甲,成为银龄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到家腊八时节参与熬制腊八粥送温暖。 	守护:25 个日夜,一群“银发家人” 	2025 年 8 月 28 日,严叔突发急病住院,需要全天性身边有人,家人照料一时犯难。然而第二天, 雨花的理事长江老师就带着志愿者团队来到了病房, 并对他儿子说:“你安心地去上班,这里交给我们! ” 	从此,一场温暖的守护接力开始了。25 天里,志愿者们两两一组,风雨无阻,从家带饭一起分享,严叔醒着时,陪着“嘎山湖”,严叔休息时,安静陪护。 	一时间,严叔成了病房里的“明星”。 	“医生、 护士们很好奇, 问我怎么人脉这么广! 我很自豪地说道:这都是我的 ‘家人’ ! ” 这份真挚的情谊, 连同出院时那场悄悄安排的出院欢迎仪式,让严叔和他爱人感动地热泪盈眶。 	回响:把收到的爱,回馈给更多人看 	爱,是最好的良药。出院仅 15 天,身体迅速恢复的严叔,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雨花重阳节公益展演的排练中。 	他说,他们要把自己在志愿服务中的蜕变故事,自编自导自演出来。他想告诉大家:“晚年不是落幕,而是新的序章! 	一个从孤独中走出的老人,一群用爱互相支撑的伙伴。在张庙街道,“银龄互助”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每天发生的、温暖人心的现实。这,就是新时代养老最动人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