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培育 > 先进典型
破冰·守望·心灯:一封特殊来信见证社区矫正的温度
日期:[2025/6/27] 作者:[淞南镇]

近日,淞南镇司法所收到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这封信来自一位老母亲,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令人动容。信中的主角,是她的儿子杨某,杨某曾因多次贩卖毒品被判刑,又因其身患糖尿病、心率衰竭等多种疾病,被法院判处暂予监外执行。自2018年底起,他一直在宝山区淞南镇接受社区矫正。

顽石与荆棘:八旬老母的泪与盼

社区矫正初期,杨某桀骜不驯,不配合监管工作,甚至曾将上门走访的矫正民警推出门外。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儒雅知礼,本应安享晚年,却因独子深陷困境,不得不变卖在上海唯一的住房;年迈的母亲退休后至今仍在打工,艰难维持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不仅要负担患病的丈夫,更要供养无生活来源的儿子。年近八旬的母亲形容枯槁,却还要忍受儿子的呼来喝去。老两口年岁渐长,却无时无刻不为眼前这个“巨婴”的未来忧心忡忡,内心充满无助。

以心为舟:做迷途者的“摆渡人”

面对杨某个人及其家庭的复杂情况,淞南镇司法所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每月进行动态研判,商讨针对性方案。在长达六年多的矫正期内,矫正民警已更换了五位,但司法所上下始终如一,给予杨某真诚的教导与规劝,帮助他适应矫正生活,真正融入社会。作为一线社工的小周,每日需与杨某沟通。即便杨某属于“白名单”对象,小周也坚持每天督促其汇报位置信息,掌握其动态轨迹。每月,小周定会亲自跨区上门走访,开展个别教育,指导思想汇报撰写,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卸下杨某的防御心理,助其敞开心扉。这使得杨某能够较好地配合监管,完成矫正任务,生活趋于平稳。

矫正之路充满坎坷。杨某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久病导致性情乖张;他长期无业,依赖父母供养,尝试变更社区矫正执行地也未成功……面对重重困境,淞南镇司法所始终没有放弃,一如既往地对杨某实施监管,竭力将他从生活的泥淖中拉起。甚至在杨某社区矫正的最后两个月,社工小周因伤休养,司法所及时安排人员补位,确保监管工作无缝衔接,毫不松懈。

在杨某解矫当日,司法所工作人员上门宣告,并特意约请其户籍地所属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协助做好安置帮教衔接工作。经过耐心解析与疏导,杨某终于收起了抵触情绪,开始倾听属地司法所关于申请低保的建议。这一转变,终于让两位老人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迟来的暖流:平凡坚守点亮心灯

至此,淞南镇司法所圆满完成了对杨某的矫正任务,悄然退场。令他们未曾料到的是,数日后,司法所收到了杨某母亲亲笔写下的感谢信。信纸之上,字字真诚,句句感激。这六年间一点一滴的付出与转变,杨某的父母看得最为真切,正是这份深切的感受,化作了这封沉甸甸的感谢信。这份来自矫正对象家属的肯定,是对淞南社区矫正工作最大的褒奖,它将激励着所有工作人员继续踔厉奋发,勇往直前,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坚守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