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培育 > 先进典型
“德润申城”新时代好榜样直播间·宝善坊 | 做群众“解忧人” 架信访“连心桥”
日期:[2025/7/16] 作者:[罗店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上海市文明办通过在各区设立“德润申城”新时代好榜样直播间,展现各级道德模范、先进人物故事,分享他们的感悟,传递他们的精神。本期节目邀请到宝山区罗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钱惠芬,1965年出生的她在基层信访接待的岗位上坚持了十四年之久,曾先后获得“宝山区模范人民调解员”“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宝山好人”等荣誉称号,她始终坚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实际行动扎根基层为人民群众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的“急、难、愁”。


让我们一起走进“宝善坊”系列访谈第八期,围绕“做群众‘解忧人’ 架信访‘连心桥’ ”这个主题,聊一聊钱阿姨的故事。



调解普法齐上阵,维护稳定促和谐

民间调解是一门草根艺术,语言要接地气,调解得用巧劲。钱惠芬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了解罗店镇域内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具备一定的“家长里短”式调解能力,但她仍苦下功夫,将《人民调解法》《信访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与地方风俗习惯有机融合应用到实务中,使得群众信访满意度达95%以上。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反映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的上访群众日渐增多,在接待这类问题的群众上访时,钱惠芬能根据镇、村居工作实际,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线索,加强对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注重源头治理,抓早抓小,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调解架起连心桥,高效化解烦“薪”事

2015年12月25日,钱惠芬在信访接待室遇到了前来寻求帮助的农民工张某等5人,他们表示多次向包工头讨要工资无果,只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通过信访渠道来解决问题。钱惠芬详细了解缘由后,当即立下“军令状”,请他们明天这个时间过来等结果。当天下午,钱惠芬就驱车前往了建筑工地,她在张某等人打工的项目部苦等2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部门负责人,她从情、理、法三个层面同施工方及包工头进行调解,经过2个多小时的深入沟通后,终于促使项目方第二天如数支付了农民工的血汗钱,此次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矛盾纠纷在短时间内得以顺利解决。几天后,张某等人还送来了“为民排忧,心系百姓”的锦旗,向钱惠芬表达了真挚的感谢。



耄耋老人无归处,调解破冰护道义

今年春日,乍暖还寒。罗店司法所收到了一面锦旗,上面题着“为人民办实事,做群众贴心人”几个金色的大字,感谢罗店镇专职人民调解员钱惠芬帮助其解决家庭难题。虽然寥寥数字,但在这面锦旗的背后,不仅是一个耄耋老人从因家庭矛盾无家可归到老有所依的感人故事,更是钱惠芬在调解岗位上为着“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到处奔走、细水长流的坚守,凝聚着她在人间烟火中传递的平凡又温情的力量。



钱惠芬虽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调解员,但她用诚心、耐心、爱心、恒心、细心,“调”出了一片人间真情。13年来,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平安为己任的责任和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着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