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山全力推进“北转型”、建设“一地两区”的火热实践中,友谊路街道广大职工以奋斗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各条战线书写着动人篇章。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现奋斗风采,即日起开设友谊路街道先进风采展系列报道,每周聚焦一位先进个人,讲述他们立足岗位、拼搏奉献的动人故事,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友谊工匠 刘志丹 
今日,让我们聚焦本届“友谊工匠”——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刘志丹,看他如何以银针为笔、以仁心为墨,在人体经络图谱上书写当代中医的传承与创新。 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从医者,救死扶伤为本职;中医人,传承医道为己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衷中参西,是为工匠精神。作为中医康复医师,秉持中西结合、传承创新的理念,深耕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法,为全民大健康“添砖加瓦”。
银针下的匠心传承 走近第三届“友谊工匠”刘志丹 作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志丹深耕针灸、中医康复临床与研究17年,带领团队围绕骨关节病、神经损伤等常见多发病,创新传统中医康复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6 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3 项,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

针对宝山地区面瘫病高发的特点,他编撰了《面神经功能训练法》,为规范实施面神经功能训练提供了行业指导。他研制的《基于多孔金属材料的新型拔罐点火棒》领行业之先河,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临床治疗的安全、规范提供了有力支撑。
 
“小”智慧、“大”健康,他带领科室努力建设区级重点专科,用科学治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大健康理念,为中华儿女的美好生活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