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您袋子里的玉米叶属于干垃圾,应该投进这个黑色垃圾桶哦。”周一清晨,11岁的“小先生”沈宇尧正耐心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投放小知识。与此同时,在社区的另一角,由20余名“小先生”组成的清道夫小分队正手持工具,清理着绿化带中的杂物和垃圾。这正是宝欣苑第八居民区创新推出的“社区小先生绿地分包制”活动的生动场景。活动开展以来,这群平均年龄10岁的“小先生”们以责任分包为纽带,在美好社区建设、垃圾分类宣传管理和环境清洁等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青春答卷”。 责任网格化:给“小先生”们划分一片“小天地” 宝欣苑七村、八村共有16栋居民楼、2个休闲广场和2个垃圾厢房,根据区域特点和管理难度,共划分为6个“责任片区”,每个片区由3-5名“小先生”组成巡逻小队,每个小队配备一位红色业委会成员和一位物业工作人员。在活动前期筹备阶段,居民区党总支部通过社区微信群,以“自主报名+志愿筛选”的方式招募了20余名“小先生”,并为他们准备了“巡逻员”袖标、志愿者马甲、维护巡逻记录本和分包责任书。在动员会上,“小先生”们在社区团委干部的带领下仔细阅读了分包责任书,并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认领了自己小队的责任区,明确了重点任务。同时,居民区党支部专门设计了“积分激励机制”,结合日常每个小队的维护巡逻次数和管理效果进行积分,在年底通过积分数来评选“星级巡逻小队”,这一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小先生”们的积极性。

实践多样化:“小行动”撬动“大变化” 面对社区居民的不文明行为,“小先生”们用真诚和智慧化解矛盾。在一次日常巡逻中,居民赵先生在中心广场遛狗未牵绳,吓到了在一旁玩耍的小朋友,“小先生”王语涵主动上前劝说:“叔叔,狗狗很可爱,但牵上绳子既能保护它,也能让大家更安心呀。”听着“小先生”真诚的劝导,赵先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当行为,接受了建议。

在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小先生”们的身影则成为了社区最动人的风景线。在清理过程中,“小先生”们不怕苦不怕脏,弯腰逐一捡拾起地面上和绿化带中的烟蒂、纸屑。看见有人随手乱扔垃圾,“小先生”们则会主动上前进行劝说。当有居民踩踏草坪,随意攀折花木,“小先生”们则会用温暖真挚的话语前去提醒。当文明劝导成为邻里间温暖的互动,这片绿意盎然的社区,便成了滋养文明的沃土。

影响辐射化: “小手拉大手”激活共治能量 “小先生”们的行动不仅改变了社区环境,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居民的行为习惯。根据社区统计,自此项活动开展以来,遛狗不牵绳、随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减少了60%。居民唐阿姨说:“孩子们的提醒比其他人的劝阻管用,看着他们可爱认真的模样,我们也不好意思再任性了。”这种“小手拉大手”的效应还延伸到了家庭,不少家长受孩子的影响主动加入到社区“文明劝导”的队伍中来,形成了“1名小先生带动1个家庭,1个家庭影响1个楼栋”的良性循环,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小先生”绿地分包制的活动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具体问题,更在于培养辖区青少年和居民们的“主人翁”意识。从一张纸屑的清理到垃圾分类的普及,从一句善意的劝阻到居民们自觉的爱护,“社区小先生”用稚嫩的肩膀扛起责任,用真诚的行动传递文明。这场以“分包制”为载体的实践活动,不仅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更探索出一条“青少年参与、家庭联动、社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篇章。下一步,宝欣苑第八居民区党支部将持续深化“社区小先生”实践活动,推动美好社区从“环境美”向“人文美”“共治美”的深度拓展,让每一份微小的责任都凝聚成共建美好社区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