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培育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从45厘米裂缝到彩虹步道:儿童议事机制如何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日期:[2025/6/11] 作者:[顾村镇]

顾村镇保利叶都第一居民区有一群特别的“社区合伙人”,用“一米视角”观察社区,在每月的“童言议事会”活动中“犀利”点评,并且提出许多“奇思妙想”,为社区治理注入少年活力。而这正是居民区党总支积极探索的“党建+儿童议事”社区治理模式,在社区建设中引入“儿童视角”,通过儿童“小手拉大手”的涟漪效应,持续营造“以童带家、以家促社”的多元参与、协同合作的治理格局。

“童言议事会”撬动社区微更新保利叶都第一居民区探索建立“小先生议事”工作机制,形成了“议题征集、实地调研、议事讨论、提案转化”四个关键步骤,在充分论证、评估可行性的基础上,由“三驾马车”将儿童提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社区治理方案。社区小先生们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小区中有一条建于2010年的临水木栈道,曾是居民茶余饭后的休闲胜地。但历经风雨侵蚀的栈道,木板漆面斑驳脱落、最大裂缝已逾45厘米,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小先生们提交了“栈道改造提议”。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响应,举办了“栈道问诊议事会”,12位佩戴着“童心规划师”徽章的“社区小先生”成为了会议的主角,他们带着写满“彩虹步道”“童话拱门”等独具创意的提案本,为社区改造注入了创新活力。为了让孩子们的提案落地,党总支联合“三驾马车”、家长志愿者共商共议,并充分听取广大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形成了“安全筑基+创意添彩”的整体改造方案,实现了“创意萌发-协商优化-勘察评估-方案落地”的完整闭环,让“金点子”变成“金果子”。多方协同修栈道,七彩创意焕生机栈道改造过程中,物业工程团队组织专业力量对栈道结构进行全面检测,替换破损板面、加固松动部位,并对木质表面进行打磨抛光,提供了安全平整的“新画布”。在确保结构安全后,社区组织“亲子搭档”分段认领彩绘区域。邀请从事美术专业教学的志愿者陆老师开展趣味色彩教学,通过讲解配色原理和“湿画法”渐变技法等,指导每个亲子家庭完成指定区段的“彩虹桥梁”主题创作,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习新技能。这种“专业保障+家庭参与”的模式,让社区“微更新”既安全可靠又充满温情。

当大人们学会俯身倾听孩子的声音,社区治理便多了一把能够顺民意、聚民心的“金钥匙”。保利叶都第一居民区党总支将以此次改造为起点,不断优化“小先生议事”工作机制,培养“会思考、能建言、善行动”的社区“小主人”,不断提升亲子家庭的社区归属感,推动社区治理从“单向”向“双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