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敲响,吴淞街道暑托班的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孩子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审判席”——一场由吴淞街道司法所精心策划的“模拟法庭”活动正火热上演。不同于枯燥的法律条文讲解,这场活动以角色扮演、情景还原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近距离感受法律的庄严与温度。为了让法治教育更生动、更接地气,吴淞街道司法所打破传统说教模式,将真实的法庭流程“浓缩”成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孩子们穿上迷你法袍、手持“起诉书”,化身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和法警,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整模拟了庭审调查、辩论、宣判等环节。本次模拟法庭特别聚焦“拒绝霸凌”主题,选取了一个贴近校园生活的典型案例。当“公诉人”义正言辞地陈述“霸凌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时,教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凝重了;而“辩护人”则认真分析行为动机,探讨改正的可能性。扮演“受害者”的孩子低头陈述委屈,真实的情感流露让台下的小观众们感同身受;而“被告人”在最后陈述时的真诚“悔过”,更让大家看到了错误行为的代价和改正的希望。

“原来言语侮辱、暴力威胁、孤立排斥、殴打辱骂都是霸凌,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活动结束后,一位参演的小朋友恍然大悟地说道。这场围绕霸凌案件的模拟,让孩子们在“扮演”与“观看”的双重体验中,深刻理解了什么是校园霸凌、霸凌行为的危害以及法律如何保护受害者、惩戒不当行为。虽然过程严肃,但当“霸凌者”认识到错误并表示改正时,孩子们释然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正是“法护青春”理念悄然生根的证明。他们笑着讨论案例,却在心中牢牢刻下了“尊重他人、拒绝霸凌、法律护我成长”的印记。这场以“法护青春 拒绝霸凌”为核心的“模拟法庭”,是吴淞街道司法所探索青少年普法的一次成功尝试。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和严肃的“反霸凌”话题,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场景,既激发了兴趣,又深化了理解,让拒绝霸凌、依法自护的意识深入人心。活动结束后,许多孩子意犹未尽,围着工作人员追问:“下次还能再演一次吗?”

下一步,吴淞街道司法所将继续创新形式,联合学校、社区推出更多互动式法治活动,让法治教育不再“板着脸”,而是伴着笑声走进孩子的心里,为他们的成长铺就一条知法、守法的阳光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