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暑期的蝉鸣撞上异乡子女的托管期盼,大场镇聚丰园路街区的新兴领域从业者迎来了工作与“子女照顾”之间的考验。依托大场镇党群服务中心的街区联系制度,中心联络员通过与街区书记的常态化对接沟通,精准洞悉这一实际需求,发挥“组织融合、资源联动”的工作机制,社区党校行知学堂将党课赋能延伸至服务一线,为街面小个专经营者、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来沪子女,开展“红课润童心”主题活动,用实际行动筑牢从业者“安心工作”的后盾,表达党组织的关心与关爱。 
行知学堂化身“资源枢纽”精准发力 根据萌娃特点,社区党校的老师带着精心打磨的课程走进暑托班。韩季平老师的《解放上海二三事》《党和政府永远为民办好事实事》及余国忱老师的《中华家庭文化的根基家风家教教训》如同一颗颗饱满的“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信仰的萌芽。每一堂课都暗藏巧思,彻底打破红色教育“枯燥说教”的刻板印象,让红色养分自然渗透。 骨干讲师打造“红色课堂”别样生动 当精心设计的课程遇上朝气蓬勃的少年,课堂便绽放出别样的活力。“知识闯关”环节,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细节的敬佩光芒,认真分享自家的家风故事;问答环节,课堂瞬间变成“抢答赛场”,小手林立的热闹场景让“我爱党我爱祖国”的理念在互动中自然浸润。精心准备的各类学习文具等小纪念品,成功推动红课“学中乐、乐中学”。夏日学堂将我镇行知学堂“知行合一”的理念如同种子般在他们心中扎根生长,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少年思政教育鲜活范本。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行知学堂的赋能行动精准破解新业态人员的“看护难题”,让奔波忙碌的从业者吃下“定心丸”,同时以趣味红课为孩子们送上“精神营养餐”,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体验中自然浸润。从贴心的托管看护到精心设计的红色课程,每一项举措都扎根于群众需求的土壤,既让新业态从业者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更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爱党爱国的种子。这种“解决实际困难+培育精神信仰” 的双重成效,正是基层治理凝聚群众力量的核心密码。
 行知学堂将以此次行动为起点,持续深化“党建+服务”的创新路径,通过输送更有温度、深度的思政课程到网格、到街区、到社区,切实将党群服务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红色传承在一次次实践中生生不息,助力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始终保持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