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活力楼组”内涵,持续推进“庙栋力”品牌建设,强化邻里间的互助与共享,提升社区凝聚力,庙行镇各居委以楼组自治活动为依托,积极向社区溢出,为活力楼组的打造注入活力与创新思维,共同营造一个温馨、互助、充满活力的社区环境,并通过积极的社会影响,促进社区整体的和谐与进步。 和欣国际12号“以书会友楼”携手楼里热心家长及楼道核心志愿者队伍开展“小手牵大手”楼内总动员,大家一起化身“楼组美容师”,清理美化楼道,勇当“文明守护者”,服务楼道文明创建,凝聚邻里感情。大厅布置了共享书角,多次开展读书会,更吸引了其它楼栋的“小先生”们前来一起阅读与分享。
共康二村88弄12号“睦邻楼”,是一个以和谐闻名的标杆楼组,楼内居民互帮互助的故事数不胜数。通过楼道内的频繁协商和共商共议,共同策划如何将门厅打造成展示社区精神的窗口。居民们自发贡献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将个人的艺术创作和家庭的温馨气息融入公共空间,精心培育的盆栽被放置在楼道中,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在中环国际第二居民区5号楼“幸福居”,居民们自发组织了一场“反诈闹元宵”活动。在楼组长的积极号召下,吸引了周边楼道的居民踊跃参与,社区民警和楼组达人的加入,更为活动增添了专业性和实用性,他们向居民普及了常见的诈骗手段,使得居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新梅绿岛苑13号“文化楼”,在活力楼组创建过程中,成立了4人骨干队伍,通过民主协商,将楼组主题定为“二十四节气”,以此弘扬传统文化。楼内“大小”居民一起手工编织二十四节气手工艺品,用相框装饰,匠心巧手扮靓楼道。
共和家园30号“同心楼”的居民在楼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发起并实施了“应急便民柜”项目。这个设于一楼电梯厅的便民柜,免费向所有住户开放,无需任何集资,里面配备了急救药品、医疗用品、日常工具,甚至消防器材和雨伞,均由居民自愿捐赠。便民柜采用指纹锁技术,楼道居民一一录入,确保了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强化了邻里间的互助与信任。
共康七村125号“春意楼”,楼组长鲍阿姨和骨干成员如刘师傅、张阿姨等,通过自发组织和积极参与,引领了楼道美化和文化建设,他们亲自动手打扫、粉刷新旧设施,彩绘墙面,布置楼道,张贴公约与感人事迹,让楼道焕发新颜。居民们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布置,让楼道变得活泼又有温度。
共康七村188号“侬好!旧时光”,推门而入是底楼墙面的大幅彩绘,拾级而上是旧巷风景的怀旧记忆。活力楼组创建以来,慢慢挖掘出楼道内的“美术达人”“养花达人”“热心达人”“历史小达人”“旅游达人”等,共同参与了楼道布置与打造。让原本的老旧楼组充满了自治活力,迎来了很多居民参观,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活力楼组创建中。
怡景园71单元分单双两个门栋,联合创建“永康楼”“永安楼”两个活力楼组,为了丰富楼内居民夏季养生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楼内养生达人陶女士联系爱心公益团队在楼下自治园内开展了一场“夏季中医养生讲座”,教授居民正确饮食、冠心病治疗和防暑知识,提升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健康生活习惯,增进邻里交流,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居住环境。
自活力楼组建设启动以来,居民们一直秉承友爱互助、邻里和睦的精神,积极参与楼道的装扮和管理,通过楼组为起点,建立起楼群互动联系,整个社区也因此变得更加和谐有序。这种共建共享的风气,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彰显了社区自治的力量和居民的团结精神,在实践中深化社区内涵,展现社区文明与进步的新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