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城区
毗邻党建织就暖心网 轮椅载情守护“世纪人生”
日期:[2025/10/10] 作者:[罗泾镇]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洋桥村百岁老人朱福英收获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这位生于1925年的老人,不仅是洋桥地区百年变迁的“活历史”,更是洋桥检查站四十年如一日守护一方安宁的见证者。随着年岁增长,老人腿脚日渐不便,渴望外出看看村里新变化的简单愿望,却也因同住的儿子们也年逾七旬而难以实现。这个普通家庭的出行难题,成为了洋桥村党支部民生需求清单上亟待解决的重要事项。

毗邻协作解民忧,轮椅载动暖心路

洋桥村干部在中秋慰问走访中了解到朱福英老人的出行需求后,随即将其纳入支部民生需求清单,立即启动毗邻党建联动机制,与结对共建的上海市公安局洋桥检查站党支部取得联系。两支部迅速达成共识,决定共同为老人购置一辆量身定制的轮椅,用实际行动破解百岁老人的出行难题。




9月30日上午,两家党支部的党员代表们共同前往朱福英老人家中,冒着大雨送上这份承载着组织关怀与节日祝福的特殊中秋礼物。

“朱阿姨,我们给您送轮椅来了!”一声亲切的问候,拉开了温暖场景的序幕。检查站警官们细心调节轮椅高度、踏板角度,耐心讲解使用要领;村干部们则贴心搀扶老人试坐,确保安全舒适。




“谢谢你们,谢谢村里和检查站!”老人连声道谢,接过警官们送上的月饼。

看着母亲安稳地坐上新轮椅,儿子朱锦明感动地表示:“我妈妈平时最喜欢出门走走,今年腿脚不太利索后,就经常坐在门口往外看。我们照顾妈妈二十多年,现在自己也上年纪了,搀扶她出门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有了这辆轮椅,今年冬天就能推她出去晒晒太阳,平时也能带她看看村里的新变化了!这份礼物真是太及时了。”

这份精准关爱,不仅圆了老人的“出行梦”,减轻了高龄赡养者的负担,更是一堂毗邻党建密切党群关系、增进警民关系的现场教学课,展现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温度与力度。


初心共守润民心,跨越边界共接力

金秋送暖,轮椅传情。百岁老人朱福英的人生历程,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她亲眼见证了沪太路百年来如何如一条钢铁巨龙,带动洋桥村从偏居一隅的水乡村落发展为联通沪苏的繁华集镇;她也亲眼目睹了洋桥检查站四十年来如何如一名忠诚哨兵,日夜守护着上海北大门的安宁。这段特殊的历史渊源,让她与两地党员结下了深厚情谊。


这次中秋慰问活动,不仅是送上一份节日关怀,更是两地毗邻党建从“物理相邻”升华为“情感相通”的生动体现。多年来,同守上海北大门的两个党组织始终秉持“为民办实事、为村谋发展”的共建理念,先后联合开展学雷锋环境卫生整治、组建全时段急救医务站、设置道口宣传展板、入户安全宣传等系列便民活动,将党建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长效联动践使命,毗邻党建启新程

一辆轮椅,承载的是跨越行政壁垒的协作之力;一份关怀,诠释的是党建引领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温度。洋桥村与洋桥检查站的故事证明,真正的毗邻党建,始于地理相接,成于民心相通。



今后,洋桥村党支部与洋桥检查站党支部将进一步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体需求,以更多元化的服务、更常态化的联动,持续擦亮毗邻党建的金字招牌,切实解决边界地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共同筑牢上海北大门的安宁基石,让党建的温暖照亮省际交界处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