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区治理从“政府独奏”转向“多元合唱”,一场社区集市如何激活老城区的烟火气?月浦镇第二综合网格用十天的实践给出答案:一场由商户、居民、党员共同书写的“微治理实验”,正在重新定义基层共建的温度与可能。 
问需于民,精准定位——一场“铁脚板加笔记本”的调研 “邹阿姨的裁缝铺的利润越来越少,她说:‘要是能有个地方卖手工服装,月浦的老顾客就不用跑五公里去商场了。’社区志愿者巧匠刘叔有修鞋的拿手本领,他很希望有更多的平台来发挥他的特长,在更多地方为市民提供修鞋垫、钉扣子服务。商户程先生说街区书记登门时,把他反映的问题记在心上,及时协调处理了。附近居民频频反映,希望周边有一个适合遛娃的场所。”——这些被记录在街区书记王婷笔记本上的细节,最终催生了“邻友·悦享集市”。 最终,月浦镇友间公寓党群服务中心将户外场地改造成200㎡集市,免除所有费用,定位“不收费的街区客厅”。 “这是一次需求倒逼,需要街区商户和社区居民双向奔赴,也要求我们实现空间破局。”第二街区书记王婷说道。
商户自治,活力共创——“众人拾柴”的共建实验 “手作摊主教我做针织物,我帮她设计‘摆件+针织’的活动。”Her Lab摊主展示着她的特长技能,这场“技能互换”也并非孤例。 20余名摊主组成“互助联盟”,裁缝铺邹阿姨免费为凉皮摊主设计桌布,儿童玩具摊主提供免费气球制作课程,形成自治共创的良好氛围。 党员贾老师每天提前一小时来擦桌子,她说“我是党员,得带个头”。她还组织公司职工前来街区参加各类公益服务,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孩子们辅导英语。 镇团委、社区团总支组织“社区小先生”活动,利用悦享集市开展跳蚤市场活动,为集市带来了“青春能量”。 市容办设计“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游戏,帮助居民掌握垃圾分类小技巧。 在“520告白节”活动当天,摊主自发摆放鲜花、气球,现场气氛热烈。
规则共定,柔性治理——党员带头的“无声契约” 集市摊主自治团队在第二综合网格引领下,全票通过充满“烟火气”的集市自治规则,开展了一场摊主“立法”的柔性实验。 管理自治:摊主可提早半小时、延后半小时收摊,但需“收摊后清理3米责任区”。 环保优先原则:集市中必须使用可降解包装,不得使用音响播放广告。 轮值组长制度:摊主需轮值“打烊组长”,在结束后带领摊主们将桌椅摆放至指定区域,将垃圾分类后放置在指定处理区域,将LED小夜灯回收充电以备第二天使用。 “晚上八点一到,摊主们仿佛像听到军令,三分钟内桌椅归位、垃圾清空。”“看到老党员老同志天天带头,我们也得跟上脚步!”摊主们纷纷说道。
街区的幸福半径——那些“看得见的变化” “很多以前的老顾客通过这个集市活动又都找到了我,改裤脚、换拉链,我想在这里长期做。”月浦镇第二综合网格正在研究为其设置便民裁缝工作点,让这家月浦三十年老裁缝铺焕发新生。 第一次来参与摆摊的陆先生感慨道:“寄居蟹居然那么受小朋友喜欢,还有许多小朋友和我交流饲养经验,下次我一定还来参与。” 街区商户“老乡鸡”每天报名参加集市,既推广尊老敬优、骑手暖心餐的优惠,又方便居民淘实惠售卖农产品。 “通过悦享集市,街区里的资源得到了盘活利用,党群中心的人流量也得到提升,大家愿意到阵地里看看,了解我们的活动和服务。”街区商户上海宝山区童睿星文化艺术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道。 “这里成为了街区社交的中心。”住在人才公寓的宝妈指着友间公寓党群服务中心说,“党群里有学古筝,也有免费的烘焙课,还有瑜伽、普拉提,能体验各类课程。”
基层善治新范式——可复制的“邻友密码” 不是商业集市而是治理实验室。“我们通过‘邻友·悦享集市’这个案例得到了启示,基层治理可以靠‘资源拼图’达到自治共治。”第二综合网格副召集人周禄感慨道。 街区书记王婷展示了一份“邻友·悦享集市”的特殊“账本”:资源账:整合党群中心、闲置场地、街区商户、网格内居民代表、志愿者团队、群团活动等12类资源;关系账:街区商户之间建立了互助帮扶的渠道,街区商户与居民建立了“家门口”的需求交换平台,居民之间形成了以友间公寓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的社交节点;能力账:培育6名商户成为社区集市活动骨干力量,孵化成立邻友·悦享集市商户自治小组。 不是“短期活动”而是“治理生产线”。“邻友·悦享集市”模式探索出了一套社区集市开办的流程:启动期:党群中心牵头,用两周时间完成需求调研与空间改造;运营期:综合网格引领街区商户、居民培育社区集市骨干力量,建立集市自治机制;延续期:采取“微更新”机制,根据集市运营情况循序解决治理问题。 月浦镇第二综合网格“邻友·悦享集市”是月浦镇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集市项目聚焦党建引领,联动基层党组织、街区商户、居民开展多元共治,用“小集市”破解了老城区的“大难题”。打造美好街区的核心,正是源自于邻里间关怀互助的温情中,蕴含在居民们共治共建共享的行动里。月浦镇第二综合网格将持续努力推进社区治理,建设和谐美好宜居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