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虎城街区与大场医院合力策划的“健康主题夜市”在大华夜巷活力开启,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体验。街区巧妙地将健康服务嵌入热闹的市集,让专业的医疗咨询和养生知识,伴着凉风与烟火气,轻松“吹”进了百姓心坎里。

一个金点子:当“夜市”遇上“健康” 说起办活动的初衷,虎城街区表示:“最近申城天气持续高温不下,我们在走访外卖站点时看到小哥们很辛苦,想为他们的身体健康做点什么,我们就想,怎么能把服务送到他们‘眼前’?” 在与大场医院、虎城商圈现场踩点时,大家聊起来“之前搞过不少健康讲座、义诊,都是主要放在医院、园区、写字楼里的,离小哥们比较远,他们也基本不会去。同时,很多咨询一般都是放在工作时间段,街区周边的居民也没空前往。”街区注意到,街区内的大华夜巷人气极旺,是男女老少夜晚休闲的“打卡地”。“既然大家晚上都爱来逛,这里又有街面商户,小哥们也会接单送单穿梭其中,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健康服务也搬过来呢?”一个将民生服务与夜间经济深度融合的“金点子”应运而生。 说干就干!虎城街区迅速牵头,将这个“健康夜市”定为服务新就业群体的重要实践载体,目标就一个:让健康服务不再正襟危坐,而是接地气、有人气、冒热气。 一个好的创意,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来支撑。虎城街区党支部展现出了强大的“朋友圈”号召力。 “红色摊位”点亮夜市。支部首先发起了“党员亮身份”的倡议。同是街区内的“小个专”商户、又是街区支部的党员王老师,第一个响应。他所在的摊位是“健康养生中医茶饮”,主要是免费为参加活动的市民、新就业群体等提供茶饮。“我是党员,又是咱街坊,能给大家的健康出份力,我心里高兴!”王老师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许多党员商户的心声。这些散布在夜市各处的“红色摊位”,成了流动的志愿服务点,也成为群众心中最可靠的“求助站”。 “商户联盟”成了“后援团”。 党支部没有单打独斗,而是积极发动街面上的治理力量。凯明齿科的李医生,主动提出“小哥看牙免费问诊”;吴良材眼镜店提供护眼、爱眼小妙招,并义务开展眼镜镜架矫正;虎城商圈、周边居民区送来了桌椅;交行解决了停车位;治理委员会成员单位之一的通诺保安公司增派力量、加强了巡逻,兼职做起了引导员。一个由党支部搭建平台、商户联盟广泛参与的“共治生态”在夜市这个最小单元里生动运转起来。 一份烟火气:咨询不再冷冰冰,服务更有温度 晚上七点,“健康夜市”的专属区域正式亮灯。与传统医院里冰冷的白色调不同,这里的健康咨询区就设在温暖的灯光和欢声笑语之中。 仁济医院宝山分院的田医生刚下白班就赶来“出摊”,他的“摊位”前很快排起了队。“医生,我最近送货比较多,腰酸背痛,有什么可以缓解的方法没有?”“大夫,帮我量量血压吧,这几天感觉有点晕。”田医生一边耐心解答,一边笑着说:“在这氛围里,和居民交流更轻松了,他们更愿意敞开心扉,我们宣教的效果也更好。”
不远处,儿科保健、中医推拿体验等“摊位”也各有拥趸。家长们推着婴儿车,一边逛一边问;年轻人下班路过,顺手测个血压、咨询一下健身问题;老人们摇着扇子,和医生唠着家常就把病看了。
“以前觉得专门跑趟医院咨询健康事宜不方便,现在在我们活动范围之内就能了解到这么多健康知识,形式好玩,一点压力都没有!”一位街面商户经营者为活动点赞。 一条新路径:党建引领,让治理更有“人情味” 虎城街区“健康夜市”是一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的探索。夜市探索了 “时间错位” 和“距离拉近”的服务新模式,利用八小时外的“碎片化”时间,将服务搬进“小个专”、新就业群体活动圈,精准覆盖了传统服务模式难以触达的人群;打造了 “空间叠加” 的共治新场景,让公益服务与城市烟火气和谐共生,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既服务了不同群体的健康,又给街区带来了流量;构建了 “角色互换” 的联动新机制,党支部从“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和“服务者”;商户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党员从“隐身幕后”到“亮身份、上一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