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村里来了一群年轻人!
日期:[2025/10/28] 作者:[罗泾镇]

为深化沪苏毗邻党建内涵,激活跨区域农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新动能,10 月 23 日下午,罗泾镇洋桥村党支部与江苏省浏河镇浏南村党委联合举办 “沪苏青年齐聚洋桥 毗邻党建共绘农文旅新篇” 青年干部能力提升活动。

来自沪苏两村的青年干部、罗泾镇与罗店镇2024级在村锻炼选调生齐聚洋桥,通过实地观摩、劳动实践与座谈交流,共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方向,为深化毗邻党建注入蓬勃青春活力。


一线观摩:研学基地看共富新路



活动首站,青年干部队伍走进国家级劳动教育研学基地 “第三空间”。这座由宝山区教育局、罗泾镇政府与洋桥村三方联建的综合性基地,是罗泾镇推动 “教育 + 农业 + 旅游” 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占地 80 余亩,涵盖室内教学区、林间课堂、种植园区等多元功能板块。自 2022 年 11 月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中小学生超 25 万人次,同时吸纳 20 余名本地村民就业,年带动村民增收达 50 万元,实现了教育价值与富民效益的双向奔赴,成为罗泾镇乡村振兴的特色名片。

走进研学课堂,鲜活的劳动教育场景扑面而来:个性名牌制作课上,孩子们手持安全剪刀裁剪织布,专注拼贴专属图案;手工奶糖制作课上,大家协作把控黄油温度、见证棉花糖融化,在指尖流转中感受手工技艺的魅力;砂砾寻宝淘金体验区里,“小小探险家” 们手持淘金盘,在细沙清水中耐心筛选,乐此不疲。青年干部们驻足观摩,深刻领略到罗泾镇在劳动教育产业化、乡村资源价值转化上的创新实践,纷纷表示洋桥村的 “研学经” 为毗邻地区发展研学旅游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展振兴样貌



在科技仓库与稻米工坊,青年干部们实地考察了洋桥村“科技兴农”的最新成果。占地1000平方米的科技仓库,整齐排列着7台拖拉机、4台收割机、5台插秧机和1台农业无人机,展现出水稻“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的高效图景。由镇属企业“宝锦农业”打造的稻米工坊,完整呈现了从稻谷清理、去壳、碾米到包装的全流程,让“一粒谷”蜕变为“一粒米”的每一步清晰可见。

青年干部们驻足于现代化机械前,深刻感受到科技对传统农业的重塑——它不仅极大减轻了农民的体力负担,更以标准化、精细化的方式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益。


躬耕实践:稻田劳作悟农耕文明



洋桥村在770余亩高标准农田中特意保留了20亩试验田,不采用机械收割,而是供游客亲手执镰下田,以传统方式感受土地的温度。带着这份对土地的敬畏,青年干部们化身沾满泥土味的闪闪新农人,走进田野一同感受丰收的喜悦。活动特邀“宝山好儿媳”陆阿姨现场示范教学,在教授青年们地道割稻手法的同时,传递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从小在城市里长大,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割稻子,陆阿姨手把手教我调整姿势,现在我已经能独立割下一捆稻子,这种亲手劳作的感觉,很踏实!”“洋桥村的环境很好,久坐案头,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农耕实践,既放松又很有意义,下次我们还来。”青年干部们弯腰俯身,左手握稻,右手挥镰,割稻、捆扎、搬运,有条不紊地投入秋收劳作。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农事劳动的踏实与喜悦,触摸到基层工作最真实的脉搏。


共话发展:青年智慧聚振兴合力


活动最后,沪苏两地青年干部齐聚洋桥村百年老榆树下,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罗店镇选调生建议,洋桥村可开拓亲子农文旅体验项目,打造周末亲子学农两天一夜品牌,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

浏南村干部提出,两村应以民宿集群与文旅资源为突破口,整合洋桥田园、浏南江岸资源,共建骑行绿道、观景平台和水上活动中心,打造长三角水乡生态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观摩、劳动体验与思想碰撞,不仅增进了沪苏两地青年干部的相互了解,更探索出毗邻党建引领下青年干部助力农文旅发展的新路径。今后,洋桥村将继续深化毗邻党建内涵,搭建更多青年交流平台,为省际边界村振兴发展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