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三点发力”解锁乡村善治新路径
日期:[2025/9/4] 作者:[罗店镇]

罗东街区覆盖毛家弄村、光明村、束里桥村和天平村,治理场景面临着农村特有的居住环境分散、服务需求多元、农事关联紧密等问题。对此,罗东街区跳出治理惯性思维,以“善居、善服、善业”为抓手,将治理重心下沉到田间地头,让每一项举措都长在地里、落在心上,走出一条贴合农村实际的街区善治之路。


善居赋能,净美村庄筑牢乡土安居根基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既要破解垃圾点分散、农业废弃物处理复杂等特有难题,更要激发农户的主人翁意识。在敏锐发现街区内村庄乱扔垃圾问题反复出现后,街区联合农副公司及辖区四村,组建起一支由街区党员、农户、商户代表等组成的“罗东村洁卫士”志愿者队伍。不同于城市集中保洁模式,街区的清洁行动结合农时,让清洁工作与农耕生产相协调。如今,“罗东村洁卫士”的身影已经深入村庄边界垃圾死角、河塘沟渠、农田周边,集中清理卫生死角10余处,同时发动党员入户宣传。农户们由衷感叹:“院门口干净了,田埂边清爽了,住着比城里还舒心!”



安居不仅要“净”,更要“安”。为筑牢安全防线,街区积极参与组建“善治街区”应急志愿服务队,构建起“平急结合、专常兼备”的应急体系。目前,这支队伍已吸纳了51名志愿者,涵盖村“两委”干部、医务人员、企业代表等,并针对农村消防隐患排查、防汛防台等特有需求,系统开展消防器材使用、心肺复苏等实用培训,为乡土安居筑牢防护网。台风“竹节草”期间,志愿队成员闻“汛”而动,组织农户转移至临时安置点,在风雨中撑起一把“安全伞”。



善服暖心,精准服务适配乡土生活节奏

农村服务供给,不能简单照搬城市模式,更要适配农村居住分散、群体需求多元的特点。罗东街区从乡土实际出发,贴合农村生活节奏和新就业群体特点“按需配送”,让便捷与温暖都触手可及。针对居民区分散、快递易丢失的问题,街区积极对接中通快递公司,在212弄小区、毛家路368弄等地加装快递柜,为大件包裹设临时存放点并加装监控。这种“小而散”的点位分布更加适配农村居住特点,让“快递进村”从难题变为常态,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取件远、易丢失而犯愁。



街区内涵盖5家快递物流站点,新就业群体众多。考虑到快递员易受腰肌劳损、关节炎等职业病困扰,街区党支部与罗店医院临床二支部结对,将义诊台搬到快递站,集结骨科、普外科等多科室力量,为快递员提供血压测量、血糖测量等一站式服务,还针对性讲解劳损预防知识,实现医疗关怀在身边。此外,街区还关注农村困难家庭子女的实际需求,对接镇内企业,为街区幼儿园困难学生捐赠童鞋,用“邻里式帮扶”传递温暖,让乡土温情在服务中自然流淌。



善业聚力,农味平台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农村治理的核心,在于让治理资源跟着农事走、围着农户转。罗东街区搭建的“新农盟议站”,既是农业技术的传习所,也是农产发展的议事厅,让治理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全链条。针对农户对种植新技术的迫切需求,“新农盟议站”链接区农委赋能团资源,邀请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专家开展“微生物制剂在农业上的应用”专题授课,重点讲解微生物农药、肥料实用技术,并现场解答农药安全间隔期等实操问题,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田间经验”,让农户听得懂、用得上。



葡萄丰收季,产销难题摆在种植户面前。街区以葡萄节活动为契机,主动对接活动主办方,邀请相关负责人走进“新农盟议站”议事,架起种植户与农副公司直接沟通的桥梁。经过商讨,街区不仅为4家农户在葡萄节现场协调专属摊位,还联动制作宣传册以提升辨识度。活动当天,400余斤葡萄很快售罄,不少没买到的顾客直接决定:“这葡萄不错,咱们去地里摘!”最终促成多笔农场直销订单,实现“展会引流+农场直销”的双向增收。



从干净的田埂到快递柜旁的笑脸,从葡萄节摊位前的热闹到邻里间的互助......罗东街区的善治故事仍在续写,它把城市的便捷融进乡村日常,又留住了田埂间的烟火气,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日子有奔头、心里有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