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社区
从“死亡转角”如何到“安行坦道”?
日期:[2025/6/16] 作者:[友谊路街道]

宝钢十村北门曾因一棵树干粗壮的香樟树遮挡视线,加上5.5米狭窄道口形成的“瓶颈效应”,以及多条公交线路频繁停靠,导致右转车辆与非机动车、行人冲突频发,成为困扰居民多年的“死亡转角”,高峰期人车混行甚至需交警现场疏导。

视觉盲区与道路设计的双重“痛点”

小区门口非机动车道间距仅5.5米,进出小区车辆交汇必现“死锁”,引发交替通行拥堵,人车混行风险高。

而香樟树遮挡右转车辆视线,形成视觉盲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抢道时易发生擦碰事故。

多方联动: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针对这一情况,宝钢十村业委会联合居委会、物业组成专项小组。他们连续三天在早晚高峰时段驻点观察,用卷尺测量树木与路沿距离。4月28日下午,由居委会牵头撰写的《树木保护性迁移专项报告》便送达街道相关部门。

随后,街道建管中心主任徐杰带队现场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街道办事处牵头各部门积极行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经过充分论证和协商,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移树措施。

方案确定后,各部门迅速推进整改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各部门通力合作,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从“险象环生”到“安全畅行”

改造后,道路更显开阔大气,转角视野完全通透,居民出行安全感显著提升。居民陈先生表示:“现在上下班通勤再也不用担心了!”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展现了基层治理“民呼我应”的速度与温度,成为多方协同解决民生难题的典型范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暗藏杀机的绿荫到畅通无阻的坦途,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丈量出基层治理的温度与速度,更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