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社区
巧改方寸地,乐满百姓心
日期:[2025/9/10] 作者:[顾村镇]

在城市高楼与车流之间,社区不仅是居民栖息的家园,更是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近年来,随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保有量持续上涨,小区停车难、充电难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破解这一民生难题,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顾村镇共富新村第五居民区坚持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协同推动富都园小区增设停车位项目,以“微改造”撬动“大幸福”,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党建领航聚力破解民生痛点居民区党总支结合“四百”大走访、“我与群众面对面”等工作要求,深入楼栋开展入户走访,精准摸清居民需求、车辆类型等一手数据,并组织“三驾马车”一同开展实地勘察,通过调研找准“停车难”问题的根源——空间紧张与规划滞后。针对这一痛点,党总支牵头成立“车位微改造工作组”,统筹社区居委、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建立居民意见征集、现场踏勘、方案研讨、施工协调“四步工作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回应群众关切。精雕细琢推动微改造落地见效在改造过程中,党总支坚持“规划一张图、施工一盘棋、治理一条心”的原则,因地制宜释放潜在空间。一是巧用边角地,对部分利用率较低的绿化带进行适度调整,合理扩展停车区域,既不破坏景观,又有效增加车辆容量。二是做好护绿迁移,为了在释放停车空间的同时保护好小区绿化,提前勘察确定移栽区域,并安排专人做好养护,实现“改车位”与“保绿化”的同步推进。三是整合闲置地,将小区空置角落打造成集非机动车停车、充电于一体的功能区,配备多组充电桩,充分满足居民的刚需。化解分歧让停车改造成为“暖心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社区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部分居民对施工方案心存顾虑,有人担心新增车位“僧多粥少”、分配不公,也有人顾虑施工期间的噪音会影响日常休息,更担忧绿化带移栽后难以存活、破坏小区环境面貌。面对居民诉求,党总支以“群众工作法”为抓手主动破题,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把“为什么改、怎么改、改后效果如何”讲细讲透,消除居民心中的疑虑。同时,邀请居民代表全程参与现场踏勘、植被移栽、车位标线等关键环节。最终,越来越多的居民从“观望者”变成了“支持者”,停车改造不仅解决了民生难题,更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心距。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短短数周,富都园小区新增机动车42个、非机动车位24个,曾经的下班抢车位、充电跑远路的窘境得到有效缓解。这场看似“小修小补”的社区微改造,不仅盘活了边角地、闲置空间等“沉睡资源”,更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