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社区
邻里牵手,迸发活力新能量 聚力共营,打造楼组新典范
日期:[2025/9/15] 作者:[顾村镇]


楼组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既是居民最熟悉的生活空间,也是是激活基层活力的“神经末梢”。顾村镇各居民区紧扣“一楼一特色”理念,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居民共治为基础,精准对接楼组居民的兴趣与需求,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各美其美的特色楼组,让千篇一律的连廊过道变身温馨的共享空间,也让邻里从“脸熟的路人”变成了“友爱的家人”,以楼组“小活力”聚起治理“大能量”。


童梦楼——融创玉兰园

融创玉兰园居民区12单元,以“童梦”为主题,从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出发,社区党员、志愿者和青少年携手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楼组空间。通过创意墙面彩绘,打造出一条条“梦想画廊”,激发孩子们的无限想象;设立“童梦信箱”,增强青少年的归属感与参与感。同时,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活动,设立“小小楼长”体验日,有效促进了邻里间的交流与互动。此外,楼组还成立了“睦邻互助圈”,建立线上微信群,进一步推动了邻里间的互助与合作。如今,该单元已成功从“陌邻”转变为“睦邻”,展现了社区和谐的崭新面貌。


和谐楼——旭辉依云湾

旭辉依云湾居民区4号楼,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骨干带头”的楼组自治模式,楼组长、党员与志愿者牵头组建了“楼栋议事会”。依托“楼栋议事会”平台,全楼18户共87位居民共同商议、制定墙面翻新、楼道美化等楼组微改造方案,既筑牢了社区自治的坚实阵地,更带动整个社区形成“邻里互助、温馨和睦”的良好氛围。党总支在总结提炼4号楼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常态化开展邻里贺新春、跳蚤市场等大型活动,有效打破了邻里间的陌生感,为培育更多各具特色的活力楼组夯实基础。


孝老爱亲楼——成亿宝盛家苑

成亿宝盛家苑29号楼紧扣“孝老爱亲”传统文化核心,通过组织老少结对互助、健康知识讲座等有针对性的楼组活动,切实守护老人的身心健康,让尊老敬老的美德在楼栋里落地生根。同时,楼组骨干巧用闲置空间打造“温情文化角”,通过展示居民孝老风采、邻里互助瞬间,让小空间成为传递温暖的新载体。在“孝老爱亲楼”打造过程中,楼内老人切实感受到浓浓暖意,原本点头之交的邻居们,也在共同参与中逐渐熟悉,慢慢变成了互帮互助的友爱家人,传统文化的情感纽带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具象化体现。


睦邻星辉楼——馨佳园九街坊

馨佳园第九居民区51号楼着力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楼组互动新模式,以线上楼组微信群打通即时沟通渠道、线下楼组议事会搭建面对面协商平台,有效调动涵盖老、少、青全龄段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增设休憩座椅、共享书架等便民设施,打造整洁舒适的共享空间;结合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写春联、做花灯、巧手剪纸等邻里活动,让居民在动手协作中增进情感。如今,51号楼成为邻里守望、活力满满的温馨家园,这一探索说明当楼组能够搭建广覆盖的交流平台,当居民的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家园氛围的营造就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孝心楼——馨佳园第十二居民区

馨佳园十二街坊居民区6号楼,以全国道德模范赵克兰阿姨的“孝老爱亲”为鲜活榜样,邀请赵阿姨分享照护老人的经验,带动楼道居民、社区小先生等共同组建“结对帮老小分队”,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风气。同时,深化党建引领、聚力整合资源,对楼道进行美化改造,设置展示板块记录孝心美德故事和身边的好人好事,进一步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此外,还依托楼组居民议事会制定楼组文明公约,共同维护楼组环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氛围。


聚心楼——保利叶都二居

保利叶都第二居民区积极推进活力楼组建设,小区1号楼有不少青年党员和志愿者,楼组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创新活力优势,以“聚心楼”建设为抓手,创新推出“楼道微寄语”形式,将征集到的“轻声关门不扰民”“垃圾袋装再下楼”等文明建议纳入楼组文明公约,让文明倡导更接地气。在垃圾分类宣传中,不仅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分类宣传,还通过互帮互助等方式共同维护楼道整洁。楼里还积极组织邻里茶话会、端午包粽子等活动,在共享美食、同庆佳节的氛围中拉近彼此的距离。


和谐楼——菊祥苑

菊祥苑居民区3号楼以“共建、共融、共乐”为核心,打造充满烟火人情味的和谐楼组。在楼道美化活动中,楼内党员带头,居民积极参与,齐心协力清理杂物、粉刷墙面、张贴壁画,让斑驳单调的楼道变身“文化走廊”,还预留了“邻里留言区”,方便居民共享轮椅、爬梯等各类物品。为了促进楼内全龄互动,楼组还开展各类有益有趣的特色活动,如楼组趣味运动会、楼组灯谜会等,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在活动中相互了解、彼此熟悉。现在的3号楼,不仅环境整洁无杂物,还能时常见到老人教年轻人织毛衣、年轻人教老人用手机的温馨场景,互帮互助已成楼组常态。


互助友爱楼——保利叶城二居

在保利叶城二居的290号楼组里,72户居民“拧成一股绳”,将互助精神深植楼组日常。在特殊人群关爱方面,互助小组常态化开展结对互助、传递邻里温情。在强化自治管理方面,成立了由党员、居民共同组成的自治小组,制定了《互助友爱楼公约》,还引入“数字化小帮手”,通过楼组群实现“线上提需求、线下办活动”,大幅提升楼组自治效率。在打造特色“楼组微景观”方面,创新开展“四季家”主题活动,春天“共植新绿”,居民们动手将旧容器改造成新盆栽;夏天“安全守护”,参与社区消防演练、学会使用灭火器;秋冬还计划举办“旧物置换”活动,让闲置物品服务有需要的居民,持续激发楼组活力。居民们以实际行动持续深化互助内涵、创新活动形式、提升自治效能,共筑邻里和谐典范。


邻里相亲楼——保利叶城一居

保利叶城一居委132号楼,通过党建引领,凝聚了72户居民的力量,成功激活了基层自治。楼组精心打造了“三个自治小角落”:“展示角”贴满居民们的创意创作和孩子们的童趣画作;“议事角”放着便民记事本,记录着哪层灯泡需要更换、能不能在楼道里增加绿植等居民提议;“党员角”则成为了党员亮身份、提供服务的“红色微阵地”。“小角落”串联起居民的日常生活,让团结文明之风融入生活细节。同时,楼组紧扣居民需求开展活动,春节前的“写春联送春联”、端午节的手工艺品制作、不定期举办的关爱老人慰问等的活动,进一步拉近了邻里距离、增强了情感联系。如今走进 132 号楼,不仅杂物堆放的角落变整洁了,电梯里常有居民互相帮忙拎东西,邻里间的笑声也比以前多了,润物无声的改变落在了楼道的每个细节里。


绿馨楼——广福苑

广福苑居民区以打造12号楼“绿馨楼”为抓手,探索建立“线上议题征集+线下协商共议”的“楼事楼议”工作机制。通过意见征集,发现203室居民擅长养花,在楼组骨干的策划下,一场“共享绿意”主题活动拉开了12号楼的创建序幕。绿植达人带头分享花苗养护技巧、热心居民主动认领养护任务,并带动全楼居民共同参与楼道美化,营造整洁温馨的楼道环境。此外,楼组还结合节日需求办活动:春节前写春联,擅长书法的居民挥毫,老人孩子围坐递红纸、选字体;端午包粽子,有经验的居民手把手教新手,煮好的粽子还会送到独居老人家里。居民们群策群力,共同将“绿馨楼”打造为广福苑居民区的示范楼组。随着“活力楼组”创建的深入,顾村各居民区的楼组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孝心楼里的陪伴、聚心楼里的互动、绿馨楼里的绿意、和谐楼里的互助……这些藏在“最小单元”里的温暖,让居民从“陌邻”变成“家人”,在共建共享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归属感与幸福感。顾村镇各居民区将持续以“一楼一特色”为抓手,在总结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每个楼组独特的“活力基因”,让“推门见邻里、楼道有温情”成为社区治理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