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出生在红色家庭,爷爷是一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洗礼的老兵,爷爷给党群取这个名字,就是对党和人民充满挚爱,就是让子孙不能忘记党和人民的恩情、不能脱离群众。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了党群家庭的血脉,成就了红色家风,也滋养着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红色家风让家庭充满家国情怀
 党群竭诚为企业服务、做工作经验交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设置无接触单据周转箱 党群说:“我的长辈一向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 刚参加工作时,爷爷教育她:“你是党员、人民公仆,党的事情绝不能马虎!海关把的是国门,做事要对国家负责!”
 党群的爷爷——一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洗礼的老兵 爷爷的这份忠诚,体现着家国情怀,传承着红色家风。爷爷总说,人要行得端、做得正,这应该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朴素诠释。爷爷的教诲让她明白,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要用实际行动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她牢记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融入到生活中。
红色家风让家庭和谐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
父亲在她的婚礼上送给小夫妻俩一句话,“互助互爱、彼此奉献,家庭必定幸福美满”。这句话爷爷在她父母婚礼上也讲过。

党群爷爷的书法作品,也是送给家庭的寄语
党群上初中时,父亲在外地工作,奶奶要做手术,将面临长期卧床。转业回家的爷爷对奶奶说:“在哪我都能为国家做贡献,但只有在你身边我才是最踏实的。”这是一向刚强的爷爷说过的最柔软的话。 那年,党群的母亲40岁却选择了退休,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母亲说,一个家庭重要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整个家庭的和睦幸福。长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给她传递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夫妻和睦、忠诚责任的家庭美德,帮她扣好了家庭幸福的第一粒扣子。奶奶去世后,党群和爱人主动与爷爷同住,与父母共同照顾老人。 现在,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红色家风让家庭真情向善

党群的爷爷一生都恪守“感恩奉献”的准则,他总是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们要为国家做贡献,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爷爷一生俭朴,一件秋衣缝缝补补穿了30年,但将积攒下来的钱都捐给了灾区和困难群众。 受家风熏陶,父亲长期做公益摄影服务,母亲是文化志愿者。党群是海关“棒棒塘”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已累计志愿服务1200小时。
她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捐献了她心爱的长发,去中华骨髓库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还常带着孩子去托养院、自闭症儿童学校做义工。党群的女儿经常翻看她的荣誉盒,拿着捐献证,听妈妈讲背后的故事。这次抗疫,孩子把攒下的700多元钱全部捐给了武汉。党群说:“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红色家风有了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