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题专栏 > 宝山好人
“好警官”倪军:从路口站岗到大学讲台
日期:[2016/6/1] 作者:[宝山文明网]

—好人倪军小记

个人简介:
  倪军,男,1972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为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警察训练中心专职教官。1994年5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在宝山分局交巡警支队、大华新村派出所工作,2008年起被聘为宝山分局警察训练中心专职教官。曾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获嘉奖7次,2012年9月被评为上海市公安局优秀教官。2016年3月,荣登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榜”。

事迹概述:
  倪军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2000年,一场车祸让他美丽聪明的妻子成了一个瘫痪在床智力丧失的病人。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这场车祸,让他从一个最基层的执勤交警走上了专职教官的讲台。面对生活的艰辛,他一直乐观坚强,在十六年如一日照顾妻子的同时,工作上一直兢兢业业。他主持开发的40多门微课程被市公安局评为星级课程,在全市推广;他还是市公安局教官能力提升的培训老师,参与编写了全国第一部公安教官培训教材,并成为培训公安师资队伍的教学专家。

详细事迹:
  人生难免会经历风雨坎坷,是沉沦于失意与痛苦,还是选择微笑面对,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认识的这位警察教官,当年28岁的他经历了一场劫难,曾经美好的生活彻底破碎,艰辛从此成为了他生活的主基调,在这样的逆境中,他却从未沉沦,用16年的时间,给了我们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答案。

1、初识传奇教官

倪军采用启发式教学给培训学员授课

  初次听说倪军这个名字,是好几年以前从编辑部同事那里,说是自己有一个亲戚是警察教官,长期照顾因为车祸受伤瘫痪在床的妻子,专门教老百姓安全防范的,自己开发了许多防范课程,上课风格朴实又风趣。有一次正好遇上麻烦,问同事要来了手机号码,与他素未谋面的我简短的介绍着自己也说明了诉求,电话那头传来声音是热情又陌生的,几分钟后,在倪军的指导下,我的麻烦就解决了。挂断电话后,倪军电话那头的声音和热情使我产生了兴趣,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在百度上键入“倪军教官”四个字,我竟然搜索到了数量庞大的信息。打开一个个网页,都是倪军给社会各界上课的信息,家庭防盗、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医患纠纷、性骚扰防范,还有很多上过他课的学生写下的文章。通过网络照片,我第一次看到了倪军的相貌,自信的眼神中和那很有感染力的笑容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察,不是英雄也不是领导,为什么会在社会上引起这样的反响?一个教警察的教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地方请他上课?一个饱受生活磨难的人,为什么脸上总是会有微笑?带着传媒从业者特有的疑惑和好奇,我很快安排了对倪军的采访。
  采访就约在倪军的办公室,时间推迟了好多次,电话那头的声音依旧好听又热情,我感受到了他意料之中的繁忙。第一次看到倪军,中等身材,是个很精神的警察,比网上的照片要胖一点,“那是好多年前的照片了”,声音比电话里更是好听。这是一个警察训练基地,挂着的“倪军教官工作室”的铜牌的办公室与众不同,里面有点杂乱,地上桌上堆着各种书籍和很多工具,“那都是做实验和上课时要用的工具,买的和自己做的都有”他说。
  看了几次倪军上课,气氛很嗨,课堂上经常会迸发出笑声与掌声,这是个很“厉害”的教官,学生们都喜欢上他的课。午休时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我谈到了他的生活,课堂上口若悬河的他却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翻开桌上一本书的扉页,一张美丽姑娘的照片映入眼帘。这是倪军的妻子,曾经是一位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1994年,两人都刚刚参加工作,一个是英俊帅气的警察,一个是美丽善良的老师。在两家人共同朋友的撮合下,这对十分般配的“金童玉女”很快相识相爱了。三年后,他们结婚了,又过了一年多,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美满的生活让这两个十分优秀的青年人在事业上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谁都没有料到,一场劫难即将摧毁这份令人羡慕的美好生活。


2、16年前最伤心的一个春天
 
  2000年5月30日傍晚,执勤回家的倪军抱着孩子在家等妻子下班,过了五点却等不到人,六点刚过,局里的同事开车来告诉他,妻子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在倪军赶往医院的路上,原本晴朗的天突然下起了暴雨,电闪雷鸣仿佛预示着什么。“伤者重型颅脑伤,呼吸心跳已经三次停止,目前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救活也是个植物人”,医生的话向雷一样劈在倪军的心上,看着躺在抢救室床上的妻子,倪军一把拉住了妻子冰凉的小手,“放心,我来了,我一定会救你的!”做交警的倪军很清楚妻子伤情的严重,可还是立刻做出了实施手术抢救的决定。在他的坚持下,妻子被推进了手术室。七个半小时的手术时间,是瘫坐在手术室外地上的倪军和躺在手术室里的妻子度过的最难熬的一夜。
  无法分辨被推出手术室的妻子的容貌,天性乐观的倪军大哭起来,“这是我成年后第一次流泪”,我看着眼前的倪军眼中泛起了泪光,“我当时还没有想到,苦难其实刚刚开始。”接下来的事情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的。妻子虽然出了手术室,但依旧处于病危,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医生说能够撑过两周才行,我想这14天,我就一步也不离开她。”后来,成为倪军朋友的医生说,这14个昼夜发生了很多奇迹:躺着和坐着的两个年轻人都充满了斗志,躺着的妻子经历了一次次好像没有希望的抢救却一次次的成功,坐着的丈夫14天14夜不睡觉……
  妻子的生命体征平稳了,十几天不睡觉的倪军体重轻了十几斤,高兴地走出病房的他却一下子晕倒在地,整整两天没有醒来;妻子救回来了,却真的成了一动不动的植物人。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倪军就和妻子一起住在医院里,病床底下的一块一米五长四十厘米宽的木板就是倪军睡了一年多的床。到处求医问药,昂贵的进口药需要自费,这个年轻警察花光了的所有积蓄,有一次月底口袋里只剩下27元钱,医院食堂的阿姨都认识这个天天唱歌给植物人妻子听的年轻人,总会把买剩下的饭菜给他送来。
  七个月后,植物人妻子在倪军的精心照顾下,竟然开始慢慢恢复了意识。每天总有人在这个病房门口张望,他们要看看这对生死相依的爱人,听听这个年轻警察从未停止的呼唤的歌声。 2000年这个令人伤心的春天终于慢慢过去了,而生活对倪军的磨炼却刚刚开始。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治疗后,倪军的妻子出院了,曾经美丽聪明的中学教师成了一个瘫痪在床智力丧失的病人,时时刻刻需要人照顾。家庭需要经济支撑,倪军必须回到工作岗位,白天,倪军请了阿姨照顾妻子,下班由倪军接手。交警的工作是辛苦的,同事们回家休息,倪军回家还要照顾妻子,有时一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我的生活想想真的蛮苦的,但好像习惯了,看着她干干净净的躺着,心里就挺满足的。”原先家里是妻子料理一切,如今什么都不会干的倪军也学会了“买汏烧”,大小便失禁的妻子污秽的衣物、床单每天都是一大堆,没有办法用洗衣机,只能手洗。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帅气的他怎么会有耐心每天做这些事情,而且这一干就是16年。

3、要让更多的人不再受到伤害

倪军给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的公安宣传员传授宣传工作技能

  生活逐渐平稳下来了,倪军回到了交警执勤岗位,同事们发现他每次纠处交通违法行为后总会对当事人进行安全教育,还会用妻子遭遇车祸的事情做例子,在路口都会说得很动情,当事人很受教育。有几次,他到管区里的学校做安全教育,课上得很好。“其实老婆出事后,我才真正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我吃过的苦,最好别在其他人家里重演!”这个念头成了促使倪军后来开发许多安全课程的原因。在路口执勤中做安全教育,每次只能几个人听,要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就要让更多的人听到这样的话,上课好像是倪军当时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因为要给瘫痪在床的妻子翻身擦洗,还要设计交通安全宣传课程,倪军每晚都要很晚才能睡觉。一年后,倪军成了一名专门从事交通安全宣传的交警,在管区里的各个社区、单位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成了他的工作。倪军很满意这个岗位,课越上越多,也越上越好,大家发现,交通安全宣传不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了,这里出了个有激情的交警教官,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教官的激情是源于自己生活的一次劫难。
  几年后,倪军已经成为交通安全宣传中的佼佼者。2012年开始,上海公民警校的成立让倪军获得了一个更新更大的舞台。公民警校是专门从事社会安全防范教育的警察社团组织,已经具备一定知名度和能力的倪军加入了这个社团。倪军曾经在很多警种岗位工作过,这些专业能力很快派上了用场。他开始开发各种不同类型的防范课程,授课的对象从幼儿园的孩子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各种年龄层次,各种职业都有。
  “告诉别人怎么做的,我已经做过好多次,我每个月都要做很多实验”,这是倪军设计的防范课程很实用的原因,他设计课程,和那些通过网上搜索拼凑的课程不同,必须自己去体检各种险境,再通过实验和走访专家,然后总结出针对性措施。哪里着火了,倪军就去火场体验实景,哪里交通事故多了,倪军又出现在了哪里。上了他的课,能学到真正的防范本领,因为每一节课的背后,倪军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实验和体验中经常受伤,这是难免的,教人家救命的本事,说话要负责的。”倪军身上有很多实验受伤留下的伤疤。为了设计一套针对儿童安全的课程,倪军经过半年多的体验、摸索和思考,开发出一套逃生技能训练型游戏,让孩子在玩闹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各种应急防身本领,上过四次课以后的孩子,看到坏人会灵巧地躲避。家长回去试验以后说,孩子躲得真快,连他爸爸都抓不住他。这个叫“小鸡快跑”的训练课已经成为上海各学校争抢的课程,连上海中学这样的百年名校也把这个课程列入了安全必修课中,见多识广的外国家长也对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大加赞赏。
  为了上好火场逃生的课程,倪军经常跟着出警车去火场观察,一次一个木材市场失火,倪军赶到的时候大火基本被扑灭了。正当他上前观察的时候,突然一阵大风,看似已经灭了的火一下子烧了起来。风向一转,向着倪军吹过来。“当时只觉得一团浓烟过来,什么也看不清,气也透不出。”经历许多现场体验的倪军,在那一瞬间感觉自己似乎就要葬身火海了。他凭着经验趴在地上匍匐前行,直到翻过一道墙才逃离了浓烟。这次体验让倪军对火灾应对有了更深的了解。课堂上,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们,碰到火灾该怎么办。
  至今,倪军开发设计了交通安全、火灾逃生、突发事件应对等几个系列的十几门课程,和他的同事们深入全上海的各个学校、社区、医院,为十多万普通群众上课。


4、从路口站岗到大学讲台

倪军到上海大学给学生上《安全逃生》选修课

  最基层的执勤交警岗位和大学讲台,这两个角色似乎毫无关联,好像更没有转换的可能,倪军却出人意料的完成了这两个角色的转换。2008年,工作出色的倪军成为了分局的一名专职教官,开始专门从事警察的教育训练工作;2012年,倪军的安全防范课程通过了上海大学的相关课程评审,正式被列为本科学生的选修课程,学生上过倪军的课,就能获得2个学分,他成了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在地方大学开设固定课程的公安教官中的一个。原先是警察的宣传活动,能够成为大学的课程,是相当困难的,实现这个目标,距离倪军在上海大学开设安全讲座已经十几年了。“我的课已经打磨了十几年了,通过评审其实是瓜熟蒂落。”由于倪军还要完成公安内部的课程,在上海大学,教务处每个学期只能排他上两次课,因为课上得生动有趣,选修他课程的学生很多。
  “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到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去和基层民警一起工作,看看下次上课还要增加点什么内容。”
  因为课上得好,学生和同事们平时都称他“倪教授”,为了让课程贴近一线民警的实际工作,倪军进行了大量的教学调查研究,向数百名一线民警和基层领导进行面对面的调查问询。正常的讲课时间不能减少,大量的数据分析、课程开发都是倪军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为此,他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和基层民警一起工作。在现场执法中,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看看怎样的工作方式最合理。为了寻求一个数据,倪军常常要在现场蹲守好几天。“倪教授的课我们最喜欢听了,听了以后运用到工作中觉得特别有用。”来培训的基层民警对倪军的课程赞不绝口。他们不知道,为了上好这看似轻松的一堂课,倪军付出了数倍的时间和心血。在现场收集好数据,他还要带回家再慢慢研究。每一个夜晚,安顿好妻子后,倪军就在灯光下继续开始他的工作,直到深夜。
  妻子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倪军每三四天就要去医院开一次药,每一次他都是晚上10点才去找医生。“白天我没有时间。”虽然很累,但是倪军却说,“我现在是一名公安教官,不能因为家里的事影响工作。”
  在警务教学岗位,倪军对工作的认真与严谨逐渐得到同行的认可,他成为了市局课程开发专家团队成员,倪军主持开发的40多门微课程被市局评为星级课程,在全市推广;倪军还是市局教官能力提升的培训老师,参与编写了全国第一部公安教官培训教材,并成为培训公安师资队伍的教学专家。2015年,倪军所在的宝山公安分局成为上海公安微课程孵化基地,他所在的上海公安教学团队被公安部批准成立“全国公安微课程研发中心”,倪军成为全国公安首期师资班及安徽、江西、辽宁等省市和上海市各区县公安分局的课程开发指导和授课专家,精彩的授课受到了全国各地专家的一致好评。


5、愿明天更美好

倪军代表上海市公安局教官给公安部全国首期师资班学员授课

  整整16年,除了工作,倪军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照顾妻子上。是的,在所有人的眼里,倪军是一个出色的教官,是一个有担当的人。这么多年,倪军对妻子的照顾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真心付出,很多人劝他把妻子送到护理院,可他却摇摇头,“我舍不得,她在,这个家还在。”
  “这么多年,我很少买新衣服,也从来没有出国旅游过,因为我没有时间。”但这一切都没有抹去他脸上自信的笑容,倪军的生活真的是快乐和充实的。“我没有因为家庭影响我的工作!”这一点是他感到自豪的。
  为了让他的警察同事能够安全的工作,为了让更多素昧平生的人能够保护自己,倪军选择了讲台。“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话都在课堂里说完了,他自己病了可怎么办……”倪军的父母已经年逾古稀,默默支持儿子的老人也担心着儿子的未来。或许只有在讲台上,才能让他暂时忘却生活的艰辛。明天,生活还将继续,愿好人倪军一生平安,愿一切都会更美好!


编辑点评:
  他有一份大爱,镌刻在三尺讲台;他有一份柔情,徜徉在妻子心田。日复一日的循循善诱,书写着一名教官的人生大业;年复一年的倾情付出,佑护着一名警察的道德操守。他搏击训练疆场枕戈待旦,他挥洒人间真情感天动地。他在工作挑战中迎难而上,他在人生考验中交上了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