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饲养宠物的家庭日渐增多。由于饲养行为不规范,就会导致引发诸多问题。比如,有的居民区遛狗不牵绳,宠物狗到处乱窜、见人就叫,吓坏不少儿童和老人;有的宠物随地便溺,主人不及时清理,使楼道、绿地等小区公共场所遭受污染。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一定程度的邻里关系紧张、和谐氛围被打破,居委疲于协调矛盾,居民怨声载道…… 而在大场镇有这样一个小区,这里的爱狗之士与邻居之间和睦相处,多年来未有因宠物扰民而发生邻里矛盾纠纷。“宠物不扰民”小区的奥秘何在?让我们走进大华三村五居委区一探究竟。 奥秘一:打通文明养犬自治“通道” 大华三村五居委管理着两个商品房小区,这些房子建于2002年前后,目前共居住着1500多户居民,其中养犬的有40多户。党支部书记沈冬梅说:“文明饲养宠物,是应当受到尊重的,这是爱心的体现,也是部分居民的实际需求。在具体管理中,要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居民自治作用。” 2008年,居委会牵头组建了“狗狗俱乐部”,通过这种沙龙的方式,将爱狗人士聚集起来,倡导文明养犬,促进邻里和谐关系。在运行过程中,放手由居民自治,做到既不包办代替,又不放任自流。 为引导爱犬人士们在自律的同时互相督促、规范饲养,推出《文明养犬公约》,劝阻不文明养狗的种种陋习。比如倡导“出门时给爱犬带上犬链,35厘米以上大型犬需带上嘴套”“自觉为犬办理养犬证,定期为犬注射预防狂犬病疫苗”等。小区养狗家庭必须签字同意遵守《文明养犬公约》,方可成为沙龙会员。 为营造文明养犬的良好氛围,居委在社区主干道旁挂出文明养狗的横幅标语;在宣传橱窗中张贴养犬小知识;推出养犬专题黑板报,吸引来往居民驻足观看。 
奥秘二:制服“汪星人”从细节入手 阳光明媚,秋风拂面,有好几位居民在小区内的“宠物角”遛狗。高小姐一边抱着泰迪熊KELLY散步,一边温柔地抚摸着它。“这两天伊生病了,我一直陪着她在医院打点滴,心里焦急呀,希望她快点好起来”,高小姐已然将小狗视为家人。穿着牛仔花布拼接裙、带着粉红狗链的KELLY温顺地躺在高小姐怀里,时不时地看看主人,并舔舔她的手。 作为“狗妈”,高小姐将狗狗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般。这不,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就是出门随手携带狗便袋和纸巾。“有时候也会忘记带,好在小区每个楼门口和主干道旁都有‘便便箱’,里面有废报纸、塑料袋供应,确实很方便。”正说着,一只白色的吉娃娃不知道从哪儿猛地蹿了出来,狗主人许阿姨赶紧拉住狗链。“我们家宝宝就是调皮地很呢!”她笑着说。 “宠物角”地处小区一角,三面环水,环境优美且静谧少人。几年前,居委会将此改造成小区内遛狗的固定场所,增设狗粪投放箱,狗狗工具箱等,这里也是“狗爸狗妈”们开展活动、彼此交流的重要场所。“让狗狗有固定的场所活动,一方面满足了爱犬人士的需求,同时也尽可能减少宠物扰民。”居委会副主任张莹说。 “宠物角”“便便箱”“拴狗链”……这些看似寻常的小事,却成为宠物不扰民的重要“法宝”,注重细节,养成习惯,就能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 
奥秘三:搭建平台念好“养狗文明经” 随着“狗狗俱乐部”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狗爸狗妈们”加入进来,他们从最初的不认识慢慢变得熟悉起来。在这个平台上,相互交流饲养经验、分享狗狗成长的故事,一同念好“养狗文明经”。 俱乐部每年组织开展活动2次,“养犬座谈会”“狗狗运动会”“秋季养狗知识讲座”等一批丰富多彩的活动陆续开展,不仅增进爱犬者的交流互动,也增进狗狗之间的感情。它们相互嬉闹玩耍引来小区不少居民观赏。 “以前我不知道狗狗不能吃巧克力,吃多了有可能要狗命的,这也是‘狗妈妈们’告诉我的。”高小姐说。除了交流养狗知识,分享狗狗们的逸闻趣事更成为重要话题之一。“我家宝宝真是和我老亲哟,有一次我站到窗台上去擦玻璃,他就在下面拼命地朝我叫。我就跟伊讲:‘侬担心姆妈安全是伐?下次我不会上来了’,结果伊就伐叫啦!”谈起这事,许阿姨满脸的甜蜜。 享受着爱犬带来的快乐,同时文明养犬不打扰他人。这样的“养犬经”通过俱乐部的平台,广为传播,已成为小区“狗爸狗妈”达成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