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海洲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news_file/2017070813222141.jpg)
![](/news_file/2017070813222797.JPG)
![](/news_file/2017070813223482.JPG)
虞海洲,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第三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长三角第四期名校长高级研修班优秀成员。曾先后获得全国科技教育先进个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科普促进奖,宝山区文体功臣,区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八年被区教育局记功表彰。 他提出了“走科技教育创新之路,促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科技引领,开发潜力;以人为本,发展‘四能’”的办学理念;坚持把“人和为根,管理为本,创新为魂”作为治校的基本方针,团结全体班子人员,通过特色办学,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构建校园创新文化,探索IPA学生发展模式,寻求教育改革新突破。通过注重全面性、突出实践性、渗透人文性(三性)以及环境化、课程化和活动化(三化)来组织实施学校特色教育,使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地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他用自已的内涵智慧和科学的办学思路,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扇通往成功的大门。 一、赤诚之心,乐业敬业 他是个善管理的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军人物,虞校长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坚持教育原则和改革发展,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日常工作中,他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办学,不断增强信仰意识、服务意识、自省意识以及廉洁从政、秉公用权的意识,从严治教。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形成团结一致的良好氛围,确保学校健康发展。 他是个有方法的校长,虞校长十分善于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利用学校章程,通过绩效考核,凡事做到透明公正,依规治校,让每位教师有规可依,各尽其材,为全体教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他是个有情义的校长,闲暇时常常走访校园各个场所,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了解大家的所思所虑,并用他的智慧为大家疏导心理、解决困难,为教师们送来阵阵暖意,深受大家的支持和拥护,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当年,虞校长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来到三中;现在,他依然本着这颗真心,引领着全校教职工以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树立起“学高身正”的师德风范,涌现出“乐奉献,干劲足”的教育氛围。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单位、全国科技体育项目传统校、上海市文明单位、市平安校园、市新优质学校、市科技特色教育示范校、市车辆模型特色校、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市五好关工委、市心理辅导实验学校、宝山区素质教育示范校、区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区五星级行规示范校、区科技特色学校、区绿色学校、区文体工程示范校、区双拥先进集体、区行风建设优秀单位和区教育系统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关爱学生、探索求真 他是个对学生充满关爱的校长,他深知要把“三中”办成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如果没有教育改革上的探索,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于是,他沉下心,走近学生,聆听学生,不断钻研学生发展规律、发展需求。通过加强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推进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他不断鼓励教师们解放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以培养学生能力为落脚点,创设IPA学生科学研究院,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开设了一整套以“校本性、拓展性、活动性”为特征的科学创新课程群,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并通过跨学科的体验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手、脑并用、充分实践,积极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理论,使学生不断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理论到实际,接受到创造,学习到生活的沟通。 他是个注重内涵发展的校长,徜徉于三中的校园,一系列高规格、高装备、高科技的近5000平方米的四大平台创新实验场馆和一流车模设备的教育资源,无不彰显着学校的科技人文特色氛围,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些场所现已成为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前沿、感悟科学精神真谛的后花园。即便是用于通行的四条走道,也被精心打造成校园“四大走廊”即生态走廊、励志走廊、风采走廊、世界走廊,吸引学生驻足感悟文化之道、思想之道、育人之道,让校园环境文化渗透在点滴之间,从而构建起校园内独具魅力的科教风景线。 他是个善于把握规律的校长,当我们还在为王皓辰、邓罗曦拿到全国青少年车模赛事冠军欢呼时;当我们还在观看央视九套纪录片频道为我校朱芸量身定制拍摄的《梦想小行星》时;当我们还在为上海电视台上崭露头角的少年爱迪生施云华呐喊助威时;当我们还在为陈睿勤荣获“明日科技之星”称号,王智敏荣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喝彩时,虞校长却在潜心探索着这些敢表,乐表、表真、表善、表美、表新的高成长性学生的发展共性。于是,一套符合学生身心和教育发展规律的理论:“IPA学生发展模式”孕育而生(IPA即兴趣(Interest)、表现(Performance)、能力(Ability)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它充分诠释了为实现“充分发展儿童的全部潜力”,对学生成长过程产生作用的兴趣、表现、能力三大要素之间的作用结构与运行程序,从而形成学生发展的稳定结构和成长顺序的范式。其核心理念:“让学生充分展现最佳表现”。 可以说,“IPA学生发展模式”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后时代的充分演绎。它尊重儿童发展天性,落实“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解放儿童的双眼、嘴、大脑和双手,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乐,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而让其充分最佳表现,来发展其能力。虞校长亲自带领全体教师更新理念、积极实践,唤醒学生的内在价值,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使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较为显著的进步。学校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学质量飞跃提升,科技品牌特色彰显,体育艺术蓬勃发展,和谐校园温馨创建。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有62项青少年科技创新论文参赛获奖,涉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环境与科学、生物化学、医药与健康、社会科学、工程类等8个类别,共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最高荣誉奖----全国科协主席奖1名,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28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0项、专项奖34项等。 虞海洲校长就是这样本着一颗赤诚之心,心怀大爱,执著教育,潜心钻研,因为他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因为他希望:高境三中的每一位学子都能像大树一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