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淞南城管中队队长宋蔚彬 


进入城管岗位的第14个年头,宋蔚彬心中怀着很多愿望:希望城市管理要创新,要加大宣传,让大家知道城管到底在干什么;城市管理包括了衣、食、住、行,这是牵涉到民生的大问题,希望全民参与;希望城管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可。” 在十几年的城管生涯中,他精力充足,忘我工作,是大家公认的 “拼命三郎”。干起活来,他没有分内分外的区别,更没有8小时之内8小时之外的考量,随时准备冲锋在第一线。 忙:拆违拆出门道 2016年,淞南城管中队年度工作的重头戏是开展“五违”整治工作,原定9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截至去年11月完成了11万平方米。“我们中队参与了‘五违’整治的全过程,从组织、策划、实施到劝导、协调、疏导,任务重、阻力大。”在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的原则下,宋蔚彬带领队员攻坚克难。第一步,约谈企业,告知底线;第二步,下发相关通告;第三步,对于部分企业采取强拆措施。在城管执法局法制科的多年工作经历让宋蔚彬累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指挥经验,“当事人玩‘躲猫猫’,我们就化身‘侦察兵’。现场执法过程中,所有队员一分钟都不离岗,客饭送来三下五除二便解决了,为的就是一气呵成完成整治任务。” 在宋蔚彬看来,拆违任务的顺利超额完成,离不开全体队员的努力,作为队长,他既是智囊担当,也是精神领袖。此外,中队去年的街面市容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同样任务“吃重”,在啃下“五违”整治“硬骨头”的同时,中队合理安排人手、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冬季市容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跨门营业现象在淞南几乎绝迹,老百姓纷纷感叹:“淞南怎么一夜之间大变样了!” 变样并非一夜之间,成效更非一蹴而就。这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宋蔚彬和他的队员们清楚,但听到老百姓的称赞,所有的辛苦化为浮云,只剩下沉甸甸的满足感。 拼:手术完只休息了两三个小时 今年2月中旬,宋蔚彬接受了一次手术,三周后,再次进行手术。妻子说:“这下,你可得好好休息。”医生嘱咐:“手术后务必注意休息。”宋蔚彬承诺:“好,我会好好休息。” 第二次动完手术的三小时后,他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是的,他食言了!妻子抱怨:“你真是个工作狂!”宋蔚彬却觉得无辜:“我没觉得自己是工作狂,就是手头上有些活,我得去把它干了,不干完我就不踏实。” 活不干完不踏实,活干完了很有成就感。或许正是这样的工作状态,引领宋蔚彬在城管的岗位上奋斗了十多年,并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每天8点不到出现在办公室,一天的工作在前一天甚至一周前就安排好了。除去写材料的时间,有时去镇里与相关部门协调有关事宜,有时到拆违现场实地了解情况,有时听上夜班的同志汇报工作,有时与班子成员一同制定方案,研究队伍内部建设。 一天工作下来,宋蔚彬通常累得话都不愿意多说了。但同事们说,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宋队真的就像个“铁人”那样去干。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虽然春节时队里轮流值班,但作为队长,不管轮没轮到他,他都在岗。 看:队长要有队长的样子 淞南城管中队日常工作任务重、人员少,大多数时侯都是一个顶俩用。宋蔚彬对这支队伍评价很高:“我们这支队伍,心齐、战斗力强。” 谈到如何调动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他颇有心得——要有队长的样子。“首先得有群众意识,要求队员做到的,先问问自己能做到吗?每个人都有家庭要照顾,你得当仁不让比别人多担待些。” 宋蔚彬特别强调了担当意识,队长都不能冲在前面,谁还敢跟着你走?关于务实意识,他认为作为一队之长干活得有思路、指明路,最忌讳带着队员“兜圈子”,得主动找出、找准关键环节,把工作化繁为简。关于责任意识,宋蔚彬有句非常幽默的话:宁愿干得灰头土脸,也不能被批得灰头土脸。 对于城管这份职业的社会评价,宋蔚彬也很清楚。“城管被标签化了,网上搜搜,城管总是和‘打人’联系在一起。”但是随着近年来城管体制的改革,执法方式的规范化,执法队员形象的转变,老百姓对这支执法队伍的看法也在改变。“人的素质是关键因素,好的制度加好的素质培养,一定能造就一支好的队伍。我们不急功近利,也不靠一件轰轰烈烈的事彻底‘翻盘’,就这样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长年累月地坚持,相信有朝一日定能改变城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