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顾村敬老院院长王敏娟 2004年6月顾村敬老院与刘行敬老院合并为顾村镇敬老院。 2009年4月,45岁的王敏娟同志经镇党 委决定从居委调到顾村镇敬老院工作。她担任了敬老院院长,又是兼任了党支部书记,在为老服务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激情。8年多来,王敏娟牺牲了800多个休息日,换来了无数面锦旗和表扬信。区老龄委领导夸奖王敏娟“进入角色快,工作起色大”。这无疑是对王敏娟最大的褒奖。 一、“新官上任三把火” “要么不做,做了就一定要做好这个敬老院院长”。面对顾村敬老院合并伊始,各种规章制度都不健全,所以成为了宝山区仅存的不达标的镇一级敬老院的情况。王敏娟刚刚上任,对自己立下“军令状”,年内一定要实现行业52项指标的达标。首抓内部整顿。首先,为了创建达标敬老院,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王敏娟把对群众意见最大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律予以取消。她深知内部整顿从作风抓起。在王敏娟到任前,员工们懒散惯了,并没有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在她到任后的第一次员工会上,下面开小差讲话的声音甚至盖过了她的发言。对此,王敏娟没有发火,更没有指责,她把下面员工的种种表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她提议,组织全体员工用午餐前唱“团结就是力量”,由她自己领唱。唱上二遍以后,王敏娟当场宣布了她进敬老院后的第一条新规定唱歌,并且要求每位员工写思想汇报及年终工作总结。看着员工一天天的改变与进步,王敏娟感到比自己改变和进步更高兴。她主动找敬老院里的老人进行谈心,听取老人的意见及建议并落实处理。每月开会前,王敏娟都会带头组织老人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今走进顾村敬老院,不管开什么会,会场安静,秩序井然,这就是王敏娟用“唱歌”得来的办法。逐渐地,王敏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大家戏称她为“唱歌院长”。认真取经,健全制度。对于如何管理好敬老院,王敏娟可以说是 “门外汉”。为了尽快能适应院长这个角色,王敏娟向同行的“老法师”请教,拜他们为师,不懂的地方认真请教,总结前辈的经验并为己所用;此外,王敏娟还带领敬老院的骨干人员来到几个优秀敬老院参观取经,学习人家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自己敬老院的情况,摸索出适用于自己敬老院的管理方法。提倡民主监督,落实民生问题。敬老院食堂伙食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为了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王敏娟又策划成立了敬老院伙食管理委员会和老人代表民主监督管理委员会。伙食管理委员会由食堂工作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医务工作人员、老人代表四方面组成。让他们一起对老人的生活、饮食进行摸底调查,由专门的配送公司配送老人喜欢吃的食品,既考虑到饭菜的营养,又兼顾老人们的口味。每周,敬老院都会把一周的菜谱进行公开,做到菜谱天天换,荤素搭配有营养,尽量让老人们满意。老人代表民主监督管理委员会从所有的住养老人中通过民主选举,推选10名威信高,肯办事,其中还有党员的老人组成民主监督管理委员会,参与敬老院内部监督与管理,并对全体员工进行考评,以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几年做不了的事情,在她上任短短的8个月时间,就顺利通过市级考评验收,评为上海市达标优秀示范单位。每年年底行业协会专家们前来考评,对敬老院内各项工作指标都十分满意,考评分数能达到90分以上。这是对王敏娟工作的最大肯定。 二、“职工的知心人,老人的贴心人” 王敏娟同志始终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早晨到敬老院第一件事就是到老人们居住的房间巡视,与老人聊天谈心,了解老人们的身体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做老人们的贴心人,把敬老院每一位老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自己的勤奋赢得老人们的信赖。敬老院里有的老人视力不好,有的老人听力不佳,但每天早上的那一抹红色及亲切的呼唤声一出现在老人的房间里,老人们就知道院长来了;有时老人生病住院,她都会亲自去医院看望老人,给予慰问。值得一提的事,对于在院内临终的老人,她只要在院里肯定会去到老人的身旁,给予老人温暖,给予家属问候,送老人最后一程。多年下来,王敏娟为人处事的态度得到了老人和家属一致的认可,更是员工学习的榜样。为了改进敬老院的服务工作,她每天早晨听好领班汇报工作后,都会让领班与护理员开早会15分钟,每周与行政人员开例会、定期每月召开工作人员大会外,还每月召开一次老人代表会议,听取老人对敬老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决老人们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每逢夏季高温天气时间长,王敏娟除了供应盐水棒冰外,还让食堂工作人员煮绿豆汤,上下午轮番供老人防暑降温饮用。8年多来,王敏娟工作果断,以身作则,也赢得员工们的信赖,她也成了员工们的知心人,员工们有事跟她讲,有话跟她说,有困难一起来担当,每一名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力求让老人们满意、让家属满意。在每天的工作后,她也不得闲,作为一个党员,她时常心系群众,在我们敬老院周围有着几位生大病的邻居,她带领院内支部党员前去看望慰问他们,在她的小区里也有特困的老党员,她也会带着支部党员前去慰问,她从不忘群众,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三、“大事小事一手抓,亲力亲为干劲足” 王敏娟从任职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每一个在住的老人就是一个家庭对敬老院的殷切托付,敬老院工作无小事,必须从每一件小事抓起,敬老院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对于每一个细小的安全隐患,都要做到防微杜渐。每周一次,王敏娟与值班组长带队逐一去老人房间巡视,仔细检查电源插头、烟头等可能引起的安全隐患。夜间,她还安排值班人员每隔二个小时巡逻一次,防止失能失智老人晚间跑出去。2011年的一天,一位老人吃晚饭时还好好的,睡觉时突然离世,一时间家属的电话无法接通,王敏娟果断决定,自己开着车冒雨在几个地方寻找老人的家属,一个地方找不到,再换另一个地方找,最终找到了老人的子女,使家属十分感动。只要有利于敬老院和老人的事情,王敏娟都要努力去争取。2011年3月敬老院扩建,工程技术人员在三层楼的设计当中没有电梯,王敏娟按照敬老院的实际情况,平时住在二、三楼的许多老人都有用轮椅的习惯,以往工作人员抬着轮椅和老人下楼,既麻烦又吃力。她就找镇领导汇报,说明了安装电梯的必要性,王敏娟执着,敬老院的扩建设计图纸得到修改,终于安装上了电梯。在老人使用的设施、家具上,王敏娟根据老年人这特殊情况,都会亲自选购、设计,直到满意为止。在这改扩建的一年半时间里,她从不懂装修施工到院内各个角落规划有序,尽心尽力完成改扩建,时刻将老人安全放在首位,白天要求工作人员轮班巡视,晚间亲自参与并安排职工干部定时巡视各楼宇的安全状况,无一意外事故发生安全度过施工阶段。2012年扩建后的顾村敬老院建筑面积达5139平方米,从原来的120个床位增加至203个床位,院内环境优雅,生活设施一应俱全。2014年,在王敏娟的带领下,顾村镇敬老院开始创建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工作,并与2015年获得此荣誉。2015年下半年,敬老院开始申请办理消防改造,2016年2月正式开工,对全院进行室内外消防改造,消火栓系统、喷淋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水泵房改造、进水管道处理、防火门、窗、防排烟系统、应急疏散及照明系统等逐一完善,于2016年5月底完工。2015年下半年根据区老龄委要求,在王敏娟带领的顾村镇敬老院再一次走在各养老机构前列,做好了“医养结合”的开办工作,于2015年下半年申请开办内设医疗机构,同年11月25日取得内设医疗机构执业证照,2016年将引进专业全科医生和护士,开设内设医疗机构真正做到“医养结合”,也让敬老院更多了一份使命和职责,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愿将寸心报余晖,真情化作夕阳红”。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史,王敏娟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是那些平凡的小事,但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满腔热忱书写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