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好人 家是一份责任,是一份担当,更是一份使命。担当,赋予了践行孝义的意义;付出,给予了感恩亲情的价值。徐凯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普通人,却用孝道演绎着人性中最华彩的篇章。 ![](/news_file/2017102522483271.jpg)
孝子爱日,孝在行动 2001年,徐凯带着妻子女儿来到上海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工作,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尽管与父母相距1700多公里,但是距离并没有疏远他与父母的情感。他总惦记着给两位老人添点新衣服,或是买点特产、副食之类的东西寄回老家,让老人们尝尝,这一习惯一直到现在坚持着。在徐凯家,总有一间房是为父母准备的,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把父母从沈阳接到上海,带他们逛逛景点、吃吃美食,照顾好二老的生活起居,让他们老有所养;平日里,虽然工作繁重,但是一有时间,他就会陪父母聊聊天,带父母出去走走,到周边城市度假,丰富老人的养老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乐;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父母参加社会活动,发挥专长,让他们老有所为。 在徐凯父母眼中,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孝子;在徐凯妹妹眼里,他是个事无巨细的好哥哥。平日下班后,一家人时常围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偶尔还会你一句我一句地唱唱戏曲,哼哼小调,在徐凯家,总能见到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今年夏天,父亲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这份宁静,在得知父亲生病后,他第一时间把父亲从沈阳接到上海。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徐凯一边为父亲四处求医,一边还要乱了心绪的母亲。为了不影响工作,徐凯每天5点起床,先送父亲去医院,再赶来公司上班,尽管家庭负担沉重,但徐凯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常常与部门员工一起加班加点。也正是这份公私分明,兼顾家庭和事业的责任心,让大家敬佩动容。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徐凯是个例外。目前,徐凯父亲正积极配合医院接受化疗。由于他坚持要在父亲接受治疗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经与医生协商,将父亲的化疗时间尽可能安排在非工作日。在承担起父亲所有医治费用的同时,堂堂男儿担负起照顾、护理父亲的责任,每天坚持悉心为父亲喂饭、煎药,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也都是他亲自动手,且毫无怨言,始终如一。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徐凯足足瘦了十斤。但每每看到父亲露出笑脸,他都感到无比欣慰。他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星”的典范形象。 舐犊情深,爱在行动 有这样一组对白,每个孩子都不陌生。 妈,我的袜子呢?妈,什么时候吃饭?妈,老师说要签字,妈...... 爸,我妈呢? 诙谐幽默中也折射了一个现代大众现象,很多父亲都由于忙于事业,和自己的孩子不亲,在家做着“隐形父亲”。但是徐凯对待女儿,却诠释了父爱不仅可以如山,也可以如水。从小徐凯就宠爱女儿,从女儿3岁开始留长发后,每次洗完澡,他都会给女儿边吹头发边唱歌,现在女儿20多岁了,这个习惯一直没变。女儿至今还深刻地记得,爸爸为年幼的自己笨拙地剪着指甲,爸爸会把自己高高地扛在肩膀上逛公园等场景。这些点滴温馨的瞬间,是父爱的小印记,是爱的种子无声地撒播,也是父女情感和温暖关系的保障。除此之外,徐凯还常常鼓励并支持女儿做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尊重她的每一个决定。 作为一位父亲,他深知知识和做人的重要性,因为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只有我们为下一代儿女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获得双赢。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女儿的教育。他时常教育女儿学习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在他的影响下,女儿也是个充满孝心和爱心的孩子,是长辈们的贴心小棉袄,家里有好吃的,她总想着分给爸爸妈妈吃,与邻里相处和睦。上学住校时,她会每天往家里打两三通电话,向家长报平安、嘘寒问暖,告诉父母多注意身体。寒暑假,女儿还会帮爸爸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打扫卫生、洗碗、收拾物品等等。 徐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种大爱的意义:孝顺是一种储蓄,期限到了,总是能兑现,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徐凯看齐,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共同传承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让宝山遍开文明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