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儿媳照顾百岁公公成佳话 ——庙行镇共康公寓居民马根英事迹材料 ![](/news_file/2017102522390150.jpg)
马根英,女,194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共康公寓楼组长、护村队一员,多次获得优秀楼组长、护村队员等称号。当很多人在为媳妇与婆家关系难处而为难时,她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证明,做个孝顺媳妇并不难。瘦小的她勤恳努力,不怕苦不怕累,半个世纪如一日,是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纵然岁月无情的在她脸上留下深深的印记,都无法掩盖她美好而温暖的心灵。她不忘党的教育,时刻以尊亲行孝的美德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去年12月,共康公寓42号底楼住户内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原来居住在这里的胡毛度老人迎来了期颐之年,邻居们纷纷前来祝贺。胡毛度老人生于1916 年,算起来已经100岁了,但他思路清晰,背不驼、腰不弯,讲起话来喉咙砰砰响、中气十足。每天胡老先生由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陪着出门,只见他不时在树底下站站、与邻居讲讲笑笑,半个多钟头后再回转家。周围邻居还经常可以看到老太拉着木棒的一头、老公公拉着木棒的另一头,轻声细语地招呼着陪着去剃头。老公公神清气爽、跑得还蛮快。外人一看,一定以为老太是他女儿,谁知道不仅不是女儿是媳妇、还是早在2009年就已故世的儿子的媳妇——她就是被众口一词夸为孝媳的马根英。 十几年如一日尽孝心 马根英今年七十三岁,到胡家做媳妇已50年了,是胡家的长媳。胡老伯有二子三女,大儿子胡仁千1998年因脑梗瘫痪卧床,马根英侍候丈夫十多年,直至2009年因脑溢血病情恶化去世。2003年之前,胡老伯就因前列腺疾患,小便引流、体外挂着塑料袋,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去换导尿管。每次都由马根英陪同,十几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平时,马根英早晨5点就起床烧开水、烧粥,6点多侍候老人起床洗漱、吃麦片、吃粥、擦身换衣裳,把老公公身上拾掇得清清爽爽、没有异味。对此,胡老伯常常心怀感恩地说:“我是托了新社会的福,老了不做也每月有钱拿;是媳妇对我好、小辈对我好,我的身体才会好!”面对左邻右舍的赞不绝口,马阿姨却平和地说:“小姑、小叔、弟媳妇都好,孙辈也个个孝敬,老人做得动时也相帮我们的,对老人好是应该的,我们自己也会老的”。 不离不弃悉心照料 2014年胡老伯的眼睛突然看不见了,经检查左眼眼底坏了,右眼有息肉、脑供血不足。那一阵,老人破罐破摔、情绪失控,不仅大小便拉在身上,还把大便涂在墙上,弄得满房间臭气冲天。马根英默默地为老人擦身清洗、换上干净被褥、把墙面擦洗干净,并耐心地哄着老人,安抚老人情绪,还体谅地说“老公公是脑子不清爽,他也是没有办法”。在家人的积极努力下,去年7月30日,由新华医院的专家到市北医院为胡老先生做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在儿孙地悉心照料下,老人恢复得很好。期颐之年还能重获光明、提升生活质量,让胡老伯喜笑颜开,心平气和,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手术后的胡老伯心满意足,逢人就讲:媳妇好、儿孙好、共产党好!现在每天晚上,二位小姑和丈夫都会开车来到老人家中,大家聚在一起看看电视、讲讲闲话。在儿孙们的嘻嘻哈哈声中,老人安然入睡,这是最好的催眠曲、最有效的保健品! 孝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女;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马根英用自己十几年的实际行动给家人给邻里树立了孝贤的榜样,自己已到古稀之年,仍不忘身为儿媳的责任,克服自身身体的困难,将百岁公公的生活起居照顾得井井有条,家庭融洽,生活和睦。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好典范,这样的榜样值得我们大家去推崇去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