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截瘫小姑三十年,十里八乡都点赞 ——记罗泾镇肖泾村姚霞芳先进事迹 ![](/news_file/2017102522374290.jpg)
她怀着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为人嫂的高贵品质。她就是姚霞芳,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感人的点点滴滴。 在我们村说起姚霞芳,人们总会先想到是我们村书记的爱人,但是在生活中她没有一点架子,总是和和气气的,对待邻里关系,她始终坚持真诚待人、和睦相处、助人为乐,和邻居相处十分融洽。在退休前,她是社区助老服务社的一名助老员,她在照顾老人是总是真情流露,无微不至,把老人们当做自己的家人在对待。她总是说我照顾的老人都是儿子女儿不在身边的,虽然嘴上不上但是心里肯定是寂寞的,我每天来照顾照顾他们的起居,陪他们说说话,这样他们的心情就会好一点。被她照顾的老人都说他贴心,亲切,感觉就是自己的女儿在身边。 姚霞芳虽然自己学历不高,但和丈夫俩人十分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教育子女学好科学知识,报效祖国,在孩子面前她以身作则,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让孩子在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理想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由于他们教子有方,儿子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读书期间多次获得各类竞赛奖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现已完成学业回报社会。女儿同样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她还一直教育孩子一定要懂得孝顺,公公前几年因病去世了,在父亲生病期间,夫妻二人始终陪伴在病床前,给老人喂饭、吃药,帮他擦身,照顾的无微不至。公公去世后,夫妻二人对母亲的生活起居更是上心了,为了排解老人的寂寞,有空总是陪老人聊天,看电视,她总是对两个孩子说: “你们平常不在家,难得在家就应该多陪陪奶奶”。百善孝为先,因为姚霞芳夫妻二人对家中老人无微不至照顾,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体现在行动中,“孝”这种美德在他们家很好地传承下来了。 最让人们称道的还是姚霞芳30多年来一直尽力照顾高位截瘫的小姑子。姚霞芳在结婚前,她身为区举重运动员的小姑子因训练时发生意外,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知道家里是这样的情况,姚霞芳依然毫不犹豫地嫁给丈夫,承担起照顾小姑的重任。30多年来,她承包了小姑的吃喝拉撒,每天起早贪黑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从不怨天尤人。瘫痪病人最困难的就是大小便,时间长了,姚霞芳也有经验了,大便前先给小姑揉肚子,即便如此,每次大便还是十分困难。于是,姚霞芳都会用手伸进肛门把大便抠出来。小姑子的身形比姚霞芳强壮不少,每次给她翻身体,扶她坐轮椅时姚霞芳可以说是用尽力气,天热时一个翻身的动作都可以让她汗流浃背,但她从来不觉得累,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照顾好小姑子,为家里人减轻负担。除了身体上的护理,姚霞芳还经常和小姑子聊天,遇到天气好,夕阳西下的时候,姚霞芳夫妻二人还会推着轮椅带小姑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日三餐,擦身换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的守护,无私的奉献,为的就是家人的安康,家庭的和睦。 多年来,姚霞芳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坚守着对家庭的信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把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为人嫂的美德在一天天、一年年的平凡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传承下去。她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和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照着这个和睦的家庭,她的这份美德感动了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