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孝老爱亲好人专栏
7、孝老爱亲张春菊(吴淞街道)
阅读数: 日期:[2017/10/25]

久病床前有孝媳 
孝老爱亲好人——张春菊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吴淞街道淞西居民区的一对年轻夫妻打破了这句俗语,诠释了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夫妻情。
  同济路60弄31号501室三代同堂,一对年轻的小夫妻带着儿子与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小夫妻先生叫周俊,妻子叫张春菊。刚结婚的时候,大家听说张春菊是个外来媳妇,还曾背后议论过:“这个小媳妇嫁到大上海来享福喽。”但现在大家再也不是这么说了,一致改口说“他们家能找到这样的媳妇真的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哦!”
  原来周俊的爸爸两年前脑梗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无法自理;母亲患有严重的哮喘和心脏病,无法帮忙分担家务,丈夫周俊的工作单位远在青浦,每天早出夜归,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全落在了张春菊一个人的肩上。每天天还没亮,她就开始忙碌了起来,料理家务,照顾公婆。谁都知道,伺候病重老人有多难,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连亲生儿女都难以坚持的事更别说她只是一个儿媳,但是张春菊却以平凡的行动,诠释了孝的大义,展示了不平凡的儿媳形象。她坚持每天为公公翻身,擦拭身体,给他按摩,公公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换好多次尿不湿,她总是细心地为老人擦拭、更换,不厌其烦。对于婆婆,张春菊经常为老人改善伙食,每一餐的菜品不但要有营养,还要不重复,米、面、饺子……她换着法儿地给婆婆做着吃。所有人都没想到,张春菊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小女子竟然深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从公公生病到离世整整两年时间里,张春菊从未埋怨过一句,由于长时间瘫痪在床,生活单调,公公的心中难免忧郁苦闷,再加上他看着媳妇每天无怨无悔地照顾自己,心中不忍,张春菊为了化解公公的心结安慰道:“爸爸,你就当我是亲女儿,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您不要感到内疚。”丈夫周俊看着妻子每天围着两位老人转,用她本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当自己休息,他就主动承担家务活,买菜、洗衣、做饭、检查儿子的功课,帮着妻子看护父母,能帮妻子做掉一点是一点。小夫妻就这样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用爱与理解维系着这个大家庭。
  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不辞辛劳,公公最后还是带着对家人无限的眷恋走了,张春菊心一下子空了,她伤心至极,满眼的流水止不住地流淌下来。如今家中的婆婆身体也每况愈下,生活无法自理。婆媳不比母女,可是她却用自己的孝心、付出、宽容和体谅重新诠释了婆媳关系。张春菊不但照顾好了婆婆的日常起居,还更注重与婆婆思想上的沟通,她经常抽出时间和婆婆拉拉家常,逗婆婆开心。丈夫周俊看到自己的妻子日日夜夜为家为老人操劳感动不已,自责地说:“娶你以为可以让你来上海享福,却哪知是让你受尽了苦,真是对不住你啊。”张春菊宽慰自己的丈夫说:“伺候公婆本就是我应该做的,他们就是我的父母。嫁给你就是要跟你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的。”听着妻子真诚的回答,周俊无限感概:“家有贤妻,夫复何求!”虽然生活辛苦劳累,但是这对小夫妻的脸上从未出现过忧愁、不满,反而更多的是开心和微笑。
  都说80后是不能吃苦的一代人,张春菊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80后女子的坚强与坚韧。这些年来,她的生活节奏一直像陀螺那样高速运转,从没有歇息的一天,但至始至终,她都用博大的爱呵护着家人,不曾抱怨过一句。周俊与张春菊这对年轻的夫妻经历着磨难,不离不弃,一个懂得感恩,一个懂得珍惜。经过岁月的洗礼,他们情比金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张春菊用自己的执着、坚韧、善良、无私,演绎着“久病床前有孝媳”的赞歌。

[打 印]  [收 藏]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