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一家亲,邻里一家人 ——记张庙街道泗塘二村居民庄招娣 ![](/news_file/2017102522260493.jpg)
庄招娣是泗塘二村78号101室的居民,也是泗塘二村78号的楼组长。她不仅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更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楼道内的老年人,将楼道自治,邻里互助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使楼道成为一个温馨和美的大家庭。 任劳任怨,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老伴 庄阿姨的老伴李师傅瘫痪在床十多年。十多年以来,庄阿姨不仅担负起了照顾老伴的重担,还要照顾教育儿子,但庄阿姨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老伴儿,从来没有半点马虎。 她生怕老伴营养不够,每天变着法儿给老伴烹煮营养可口的饭菜;她生怕老伴服药时间长产生抗药性,定期带无法行动的老伴到医院去进行检查;她生怕老伴长期卧床身上生疮,坚持每天给老伴翻身擦身;她生怕老伴大小便弄脏身体,像对待初生婴儿一样给老伴清理大小便。黄天不负有心人,在庄阿姨多年的精心照顾下,李师傅从原本瘫痪在床无法行动,到现在已经可以在别人的搀扶下适当行走。每当提起自己的妻子,李师傅都热泪盈眶。而他们的儿子,在庄招娣的教导下,也成为了宝钢的一名中层干部,不仅在事业上颇有建树,对待父母也异常孝顺。 有这样一位爱护丈夫热爱家庭的妻子,夫复又有何求? 敬老爱老,像保姆一样照顾老年人 庄阿姨所在的78号楼道以老年人居多,其中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又乏人照顾。作为楼组长,庄阿姨一直将楼道内的老年人当做自己的家人、长辈,她常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楼道是一个大家庭,只有通过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才能生活的开开心心。” 78号301室的周鸿声老人是一名独居老人,已经年近90,由于曾经脑梗造成的后遗症,多年来周老伯一直都靠拐杖行动,行动十分不便,每次出门光从三楼走到一楼就要很长时间。为了减少下楼的次数,他经常几个馒头吃好几天。庄阿姨得知这一情况后,像家庭保姆一样主动为周老伯采购生活物品,帮周老伯付水、电、煤气费,为他上医院配药,尽量减少周老伯出门的次数。由于年事已高,周老伯很多东西都吃不下,庄阿姨就经常烧一些冬瓜、番茄之类既易于消化,又富含营养的食物送给周老伯,给老人家增加营养。对于多年以来庄阿姨对自己的照顾,周老伯每每激动得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有这样一位敬老爱老尊老的好“保姆”,楼道里的老年人还愁什么呢? 亲如一家,带动居民进行楼组自治 庄招娣的举动带动了整个楼道孝老爱亲的风气,她的故事也像风一样吹遍了整个居民区。2016年,街道开始推广楼组自治。经过反复商讨斟酌,居民区决定将78号楼创建为首批楼组自治示范点。 这既是一项光荣,也是一个挑战。为了体现楼道特色,庄招娣召集楼内的居民一道清理楼道,制定楼道公约,布置楼道环境,更是带头将自家养的植物放到了楼道内,为楼道增添一抹亮色。除了在外观上对楼道进行布置,庄招娣更是一如既往以身作则,在家中做一个好妻子,在家外做一个“好保姆”,在楼道内做一个“好组长”。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楼道内的居民纷纷向庄阿姨学习,楼道内孝老爱亲的氛围不断浓厚,居民们有商有量,亲如一家。通过庄阿姨和其他几位楼组骨干的共同努力,不仅楼道的环境变得更优美了,气氛也变得更融洽了,居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都为身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 有这样一位孝老爱亲的楼组长,居民的幸福指数还会不阶梯上升吗? 庄招娣用实际行动让爱成为家的代名词,让情成为邻里关系的连心桥。在她身上,我们明白了“孝老爱亲”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