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动宝山人物 > 爱岗敬业
失能老人的守护者
宝山区益(逸)乐护理站护理员 赵听听
阅读数: 日期:[2022/11/16]

在孩子11个月的时候,赵听听老公因车祸永远离开了他们,她带着孩子和婆婆来到了上海打拼。2016年,她加入上海逸乐护理站,成为第一批长护险护理员。

她刚上岗就护理了一位因腿脚不便长期卧床的失忆老人。第一次上门,刚准备为老人擦身时,老人抄起床头柜上的水杯砸中了她的头,但出于对工作的尊重,她忍着疼痛在老人家属的帮助下,还是坚持做完了护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慢慢地从抗拒到顺从再到依赖,让她认识到了这份工作的真正意义。

从事护理工作6年来,有心酸和委屈,但更多的是鼓励和认可。在她的照护下,不同程度失能老人的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提升,赵听听说:“能帮老人解决生活问题、把他们照顾得干干净净,逗他们开心,使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我感觉很有成就感!”

400多名居民的“包子大王”:被需要的幸福感

2022年4月,疫情封控期间,当小区招募志愿者时,她想着身为一个逸乐人,一定要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第一时间向居委会报了名,主动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因为是孤身带着孩子在上海,刚报名时怕家里人担心,她没敢告诉家人。但她认为,作为一个母亲,一定要言传身教,一定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没有人是生来的逆行者,赵听听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除了她自身的责任感,还有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疫情期间,她手机里仅有的几千元钱全部用来帮老年人采购生活物资。她被小区居民亲切地戏称为“包子大王”,这一可亲可爱的称呼是对付出的赞美与感谢。“被认可被需要的感觉真好!”她说。

700多公里的牵挂:被信赖的归属感

徐阿婆是一个尿毒症患者,赵听听刚到徐阿婆家时就听到了阿婆的质疑:“这么年轻,能做好护理吗?”阿婆认为赵听听和她孙子一样大,可能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能做好护理呢?“不要看我年轻,让我做了您再说行不行!”面对质疑声她自信地回答。

由于年龄关系,她一直把阿婆当作自己奶奶一样对待,每天边服务边与阿婆聊天话家常,耐心倾听,做好心理疏导。久而久之,在专业化护理和亲人般陪伴的双重努力下,阿婆也慢慢打开心扉并越来越信赖她,把她当作亲孙女一样喜爱,连阿婆自己的外孙女有时候也半开玩笑地说有点吃她的醋,这让她在上海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他乡也有了归属感。

2020年春节赵听听回乡探亲,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及时返岗,期间接到阿婆儿子的微信视频,说阿婆病情加重了,想看看她。赵听听在手机里看到阿婆激动地对她说:“听听,我终于看到你了,我终于看到听听了!”

第二天,赵听听接到阿婆儿子的电话说徐阿婆昨晚安祥地走了。刹那间,她泪流满面,赵听听自责地问自己:为什么要回老家,为什么没在阿婆最后的时候陪着?这是赵听听从事护理工作以来最大的遗憾!自从这件事以后,她再也没有离开过上海,再也没有离开过她护理的老人。

“老年人,其实只要我们用心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们真的就像小孩一样,很信赖我们。做护理行业,不要把它当成一份工作,要把老年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这样才能做好这份工作。”赵听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打 印]  [收 藏]  [关 闭]
Copyright 2014-2021 上海市宝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