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薪火相传
俞平 “俞氏百宝镶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俞平,是顾村俞氏百宝镶嵌制作技艺和上海漆器制作技艺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家族与这两门技艺的渊源可追溯到清朝,历经百年,代代相传。他的祖父俞庆荣,是上海漆器的奠基人之一。到了俞平的父亲俞升寿这一代,作品享誉海内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俞升寿创作的《寿星》就被选为国礼,《松鹤图》与《八仙过海》更是被选送北京人民大会堂展陈并收藏。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尽管上海漆器行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俞升寿仍旧默默坚守,独自承担起整个行业的技艺传承。
在俞升寿八十岁寿辰那天,他紧握着儿子俞平的手,郑重嘱托:“孩子,这些技艺,在我们家传了三代,是我们家的根,也是民族的魂,千万不能让它断了。”那一刻,俞平深受触动,他深知这不仅仅是父亲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外企的高薪职位,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非遗传承之路,决心续写家族的荣耀,守护中华文化的瑰宝。
传承绝非易事,创新更是难上加难。面对传统技艺与现代社会之间的鸿沟,俞平没有退缩。他深知,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让传统技艺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他开始潜心研究,思考如何让这些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俞平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执行力,尝试在传统技艺制作中引入现代设备技术。他改进了传统漆器打磨工艺,利用机械设备辅助手工,既保留了每一件作品的匠心,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这使得曾经价格高昂的艺术品,变成了更多人能够拥有和欣赏的文创产品。他们开发的文创产品,采用传统的技艺和现代设计,简约雅致,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迄今为止,俞平和他的团队已经设计了数百种文创产品,让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俞平的创新之路,远不止于此。他深知,要让非遗真正“活”起来,就必须主动走出去,融入大众的生活。他策划并积极推动了“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学校”系列课程,至今已累计开展了上百场活动,让数千名市民和学生亲身体验了非遗的魅力。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听到老人们口中发出的赞叹,俞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文化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俞平带领团队,将俞氏百宝镶嵌和上海漆器带进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非遗会客厅”,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还积极筹划,让这些珍贵的非遗技艺登上我国首艘国产邮轮“爱达•魔都号”,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非遗的机会。
真正的创新,源于对传统的热爱,更源于对未来的憧憬。俞平并未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探索跨界融合的可能性。他与宝山高科技公司芯飞睿携手,将非遗技艺与科创成果相结合,创造出了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富含科技感的艺术作品。不仅让非遗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为国内非遗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俞平,这位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用他的匠心、创新和热情,生动诠释了“匠心聚,百业兴”的深刻内涵。他以实际行动证明,通过复兴传统技艺,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不仅是一位技艺的传承者,更是一位文化的传播者,一位梦想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