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莉
日期:[2025/4/3]

扎根社区25载,绣出幸福“同心圆”

苏莉 友谊路街道长滩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1999年刚走出校门,苏莉就一头扎进了社区工作中,2007年便成为区域内最年轻的居民区书记。从老旧售后公房到崭新的商品房小区,苏莉像不知疲倦的“陀螺”,把“摸清居民需求、倾听居民意见、服务居民‘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指南针”。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与爱戴。她先后荣膺多项市级荣誉;2024年3月,更入选“中国式现代化奋进者”典型人物,受到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换位思考”的“暖心书记”

在老旧小区摸爬滚打多年,苏莉练就了一身“绣花”功夫。无论是居民间的家长里短,还是小区改造的“硬骨头”,她总能找到那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头。她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大家请到一起,心平气和地聊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办法。在处理小区增设停车位改造工程时,曾有居民情绪激动:“坚决不同意!公共绿地一寸都不能少!”苏莉不急不恼,一遍遍打电话、一次次上门,和居民拉家常,终于“挖”出居民的担忧:原来,他们担心的是绿化减少影响环境,车位增多带来噪音。“居民的担心不是没道理,”苏莉说,“我们要把他们的‘心声’摆到桌面上。”在居委、物业、业委会、工程方共同参与的“四方联席会议”上,苏莉把担忧一一提出,大家集思广益,寻找“最大公约数”。看到意见被重视,原本反对的居民态度软化,还主动参与方案设计。在苏莉看来,“老旧小区改不改、怎么改,居民说了算;改得好不好,居民来评判。”从处理阳台漏水纠纷,到调解养老院“原拆原建”,再到打造社区品牌“益家园”,一件件“民心工程”的落地,让居民们相信:“有事儿别急,找‘小苏’准没错!”

“指尖上”的“社区管家”,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0年12月,苏莉调任长滩第一居民区。面对全新环境,她依旧保持“有事马上记、有事及时回、有事尽快办”的工作作风,很快熟悉了这个社区:“大型商品房小区,2896户,9000多人,18岁到45岁的居民超65%,社区里藏龙卧虎……”在长滩社区手绘地图上,入住的2800多户居民被精细划分为9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除标配“网格长”和“网格员”外,苏莉还把在职党员、楼组长、社区达人等“金牌力量”吸纳进来,组建“线上观察员”队伍,把居民呼声第一时间传递给自己,把社区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居民,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曾经有一次“微网格员”发现,一女孩竟坐在阳台栏杆外!苏莉得知后立刻联系网格长和居委,与工作人员一起冲上楼,同时联系社区民警。避免了一场悲剧。

把“C位”留给群众,用“民声”绘就“幸福底色”

苏莉还在社区里推行“四事”工作法——居民“说事”、民主“议事”、“代表会议”定事、聚力“办事”。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社区里各方力量被“拧成一股绳”,形成“议题大家提、协商有规矩、点子有人出、服务大家做”的氛围。因而去年10月开张的社区食堂,从“出生”起就自带“人气”。苏莉说,食堂从筹备到运营,始终“倾听居民声音”。有居民担心菜品不合口味,苏莉就建“恰饭群”,让餐饮公司每天提前公布菜单。年轻人想吃“重口味”,苏莉就和餐饮公司商量,在晚餐时段推出“网红菜品”。“宝妈”们担心孩子吃得不健康,苏莉便组织“探秘之旅”,请“宝妈”们到中央厨房“眼见为实”。

“有人说,社区工作是‘一地鸡毛’,但我觉得,把‘鸡毛’理顺,和居民一起编织出梦想中的‘幸福家园’,这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事!”在长滩居民区,这位“小巷总理”用“绣花功夫”,绣出了居民的幸福生活,也绣出了社区治理的“同心圆”。


Copyright 2012-2025
上海市宝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