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匠”曹和的坚守
曹和 罗泾镇肖泾村樊家宅居民
当鞋底脱胶、拉链卡顿、雨伞失灵,这些生活中的“小确烦”不期而至时,您会怎么办?老一辈或许会说“找人修修”,可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去哪修、找谁修、花多少钱,却成了一道难题。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曾遍布街头巷尾的修补摊,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在上海市罗泾镇,有一位“小皮匠”,却用四十年的时间,守护着手艺人的尊严和荣耀。
每周一,罗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总会准时出现一个身影,带着他那重达五六十斤的“百宝箱”,如约而至。他就是曹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小皮匠”,可这位“小皮匠”,其实已经66岁了。
“约定好的事,哪能反悔呢?”这是曹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近四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准则。他摆摊的位置,就在服务中心南门,没有任何遮挡。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刺骨,可他从不“缺席”。
他的脚受过伤,走路时微微有些跛。每次从家到服务中心,搬运那些工具,对他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这里是小区出入口,大家一眼就能看到我,省得他们白跑一趟。”
“不该赚的钱,一分都不能要”
在曹和的摊位前,总围着一群人。修伞的、补鞋的、磨刀的、配钥匙的……他就像一位“魔法师”,总能让那些破损的物件“起死回生”。
曹和年轻时在罗泾投奔嫁到此地的二姐, 因为读不起书,为了谋生,19岁开始学修伞,一干就是近四十年。后来,他陆续学习了修拉链、补衣服破洞、磨刀……,几乎无所不能。
曹和的收费标准,低得让人惊讶。磨一把大菜刀5元,小剪刀3元;补衣服破洞10元;雨伞换个把手10元;配钥匙5-10元不等;补鞋、换鞋底,大约15元。“做生意,最要紧的是良心。材料费多少就多少,再赚个几块钱辛苦费,足够了!”
一次,一个男人急匆匆赶来,拿出一块肥皂,说是要照着上面的印子配钥匙。立刻引起了曹和的警惕,他不动声色,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并登记家庭住址。男人一听,立马改口,说愿意出200块钱“加急费”!是平时配钥匙费用的20倍,但曹和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昧良心的钱,我一分都不会赚!”
在曹和看来,配钥匙、开锁,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份责任。他坚持登记信息,上门开锁后还要仔细核对。这份“较真”,守护的不仅仅是居民的财产安全,更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助人为乐,举手之劳不言谢”
曹和不仅是一位诚实守信的手艺人,更是一位热心肠的“活雷锋”。除了每周一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固定服务,他还积极参与罗泾镇的“3•5学雷锋”活动、“12•5国际志愿者日”等志愿服务。他还会乘上“泾彩巴士”,走村入户,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只要乡亲们需要,我随叫随到!”这是他的承诺,也是他的快乐。
在服务过程中,曹和发现,许多居民对衣物修补、小家电维修等“小修小补”有着强烈的需求。于是,在罗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他作为召集人,牵头成立了“小修小补”便民市集,把“裁缝王阿姨”王玉云、“钟表电器维修师”顾跃良这些老手艺人都“请”了过来。他们一起,采取“固定+流动”的形式,把“有温度”的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让这片社区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曹和的故事,就像一首温暖的歌,在罗泾镇的街头巷尾传唱。他用一把老茧,一颗诚心,诠释着“诚实守信”的真谛,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