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十四楼马蜂盘旋,路面地砖开裂...庙行镇“多格合一”守护居民“脚下”与“高空”安全
日期:[2025/6/11] 作者:[庙行镇]

清晨,共和家园的老人买菜归来,脚下一绊,险些摔倒——长江西路(纪蕴路至三泉路区间段)商户门前的地砖坑坑洼洼,像一张张咧开的嘴。
老人身后,外卖小哥电瓶车在颠簸中接二连三飞速穿行,本就开裂的地砖被频繁碾压,破碎不堪。
而在和欣国际花园十四楼,何女士每次晾衣服都屏住呼吸,不敢靠近窗边,只因为窗外那个日渐膨胀成足球大小的马蜂窝,成了悬在头顶的“蜂雷”,让附近居民们都不敢开窗提心吊胆。

一片地,一扇窗,两个看似无关的案例,却共同指向城市治理最细小的毛细血管如何畅通的难题。来看宝山区庙行镇如何“多格合一”破解。


地砖困局:险些让居民一脚踏空、电动车摔倒的治理盲区

“这片路再不修缮,真怕要摔坏人了!”共和家园居民区张书记在第三综合网格双周例会上忧心忡忡地说。
长江西路从纪蕴路到三泉路这区间段,商户门前道路及广场部分地砖破损,让老人孩子走路“步步惊心”生怕摔倒,外卖小哥电瓶车也在颠簸中“惊险穿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张书记首先找到共和家园业委会、物业寻求解决,对方却也无奈:“按红线划分,商户门口的1.5米台阶部分公共区域归我们管,这大片的人行道说不清是公是私,实在无人认领啊!”
这块“半公半私”的模糊地带,成了责任真空区,地砖的裂痕,实则是城市治理机制的裂痕。



转机出现在庙行镇推行“多格合一”机制的过程中。庙行镇第三综合网格积极响应地砖破损问题,发挥党建引领、多格合一的作用: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环卫所等部门被“一张网”迅速联动起来,成立了联合勘察小组。
小组实地勘察发现,这段路不仅人流量大,紧邻地铁站,更是快递外卖小哥必经的“战场”,风险重重。
更值得关注的是,街区其他居委书记、第三方协管员也纷纷上报类似广场、出入口等路面破损问题。网格长镇党委副书记张书记表示一定要“全面排查,分级修复”,一场针对破损地砖的“歼灭战”悄然打响。
修复只是起点,一整套包含商居反馈通道、重点区域定期加固的长效维护机制随之建立了——裂开的地砖被修复,城市治理的真空缝隙也在“多格合一”机制的推行过程中悄然弥合。


高空惊魂:十四楼窗外的“蜂”回路转
和欣国际花园的居民们经历着另一种“惊魂”。
14楼窗外,一个差不多足球大的马蜂窝引发了居民的恐慌。
何女士晾衣时险些被马蜂蜇伤,家里不敢再轻易开窗,受影响的不止何女士,几十户居民都被马蜂窝的侵扰影响到了正常生活,12345热线一度被居民们希望摘除马蜂窝的电话“打爆”。



然而,专业的消防部门却面临尴尬困境,消防员突进14楼窗外摘除马蜂窝风险巨大,且马蜂窝的处置对于摘除有较高专业要求,消防员们无法贸然处理,社区层面也无法独立解决。居民们的焦虑在网格群内蔓延。
暮色中,一号湾街区多格合一工作站灯火通明。网格团队一边安抚居民一边迅速集结了社区党员骨干、公安民警、消防指战员、城运专员、物业安保。
一场高效行动计划正在迅速展开:安全办提出错峰作业,巡查员建议警戒范围,民警协调消防专业力量……

45分钟,一个融合“警示隔离+专业摘除+后续消杀”的计划方案高效出炉。一号湾街区党支部书记李书记迅速集结了一支由党员骨干、民警、消防员、城运专员、物业组成的“红色除蜂突击队”。



“红色除蜂突击队”逐户安抚居民、现场勘查、制定防护方案,在连续4个小时奋战后,困扰几十户居民的“头顶炸弹”被彻底清除。居民们终于可以重新推开窗户,阳光涌入的同时,也涌入了基层治理的“新风”。



多格合一的“绣花功”:当条块壁垒融成一张网

一片马路地砖的修缮,一个高空蜂巢的清除,背后是庙行镇“多格合一”治理模式的深层变革。
曾经,公安、消防、城运、党建、环卫所、物业……各部门如孤岛,遇事层层上报,效率相对较低。如今,在党建引领,党组织的强力推动下,网格长成为核心枢纽,搭建起跨部门联席平台。问题处置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转向“一站式联合出击”。
“三跨”难题被妥善高效化解了:面对地砖的权属交叉、蜂巢的高空作业风险、多部门协调共治……“多格合一”形成了一股聚力,这力量犹如“利剑”在网格内穿透壁垒,精准刺破种种难题,把解决问题的效率拉升了几个量级。
平整的地砖稳稳托起居民脚步,和欣国际的窗前也重现阳光——庙行镇“多格合一”悄然织就一张安全有温度的治理之网。
从路面地砖长效维护机制的建立,到高空除蜂标准流程的固化,治理的“绣花针”正以网格为布,绣出可持续发展的精密图景。
居民赠予的锦旗上,“同治共建暖民心”的字样熠熠生辉,当“独角戏”变为“协奏曲”,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真正有了感知民生冷暖的温度与智慧。在这张精心编织的安全网中,居民们的每一处痛点都能被稳稳托住,每一次需求都能被温柔回应。